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萍乡:会呼吸的"海绵体"让城市"活"起来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2019-4-26 13:29|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中国江西网

摘要: 萍水湖湿地公园(图片由经开区提供)干净整洁的街巷安源五陂海绵小镇(图片由安源区提供)   记者陈成、见习记者邓敏报道:“现在的出行环境好多了,生活质量也都大幅度提高了。”“再也不用怕内涝把家里的电器给 ...
萍水湖湿地公园(图片由经开区提供)
干净整洁的街巷
安源五陂海绵小镇(图片由安源区提供)

   记者陈成、见习记者邓敏报道:“现在的出行环境好多了,生活质量也都大幅度提高了。”“再也不用怕内涝把家里的电器给浸坏了!”“过去下雨出门穿雨靴都要进水,现在下雨出门穿布鞋都不湿脚。”“现在我们散步健身的地方和公园也多了,日子是越过越舒心。”……这些话语是记者日前深入萍乡大街小巷采访时所记录的,谈起萍城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市民挂在嘴上,喜上眉梢,无不为之点赞。

  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何能如此大幅提升?记者从萍乡市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寻找到了答案。对于海绵城市这个概念,4年前,萍乡市民们大多闻所未闻;4年后,“海绵城市”已然成为萍乡市民家喻户晓的理念和生活体验。

  时光如梭,通过三年多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不仅提升了萍乡城市的面子,更优化了城市的里子,也换来一个人水和谐、高质量发展的新萍乡。

萍水湖湿地公园(图片由经开区提供)

  “老工矿型”城市找到“新路子”

  三年试点建成一座独具江南特色海绵城

  萍乡作为资源枯竭的老工矿型城市和中部老工业城市的典型代表,转型升级和改善人居环境是萍乡人的强烈需求。多年来,萍乡市始终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萍乡发展的永恒追求。特别是在推进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萍乡市借助海绵城市理念,有效破解了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方式粗放、建设理念落后、发展质量不高等城市转型难题。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理念、建设思路、建设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找到了工矿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一条新路径。借势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核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萍乡是典型的江南山地丘陵城市,城区被山体围绕,境内地势比邻县市高,又地处赣湘水系的分水岭,既留不住水、也排不出水,造成晴时旱、雨时涝的现状。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建设“海绵城市”就是“秘诀”之一。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可喜的是,2015年4月,萍乡市通过竞争性评审,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我们认识到,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的一种可持续方式,将推动城市建设从以前的改造自然、破坏自然向保护自然、修复自然转变。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在推进城市建设理念的更新;抓实海绵城市建设,就是抓住了城市高品质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是萍乡城市建设发展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萍乡市海绵办副主任刘民如是说。

萍水湖湿地公园(图片由经开区提供)

  在试点之初,萍乡没有急着上马项目,而是从转变观念和理念入手,注重遵循科学规律,坚持规划先行、标准前置、过程植入。该市创新性地提出了“全域管控、系统构建、分区治理”的总体建设思路,在实践中积极倡导“海绵+”理念,在工作目标上把“五水共治”有机融入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中,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环境整治、公用设施配套、补短板、给排水等相结合,改变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做法,通过全流域管控、全方位定标、全过程植入、全域性铺开、全社会参与、全链条跟进,让海绵城市这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得以快速落地、快速推进。

  时光如梭,通过三年多的试点创新,萍乡不仅较好的完成了试点任务,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整体目标,而且引发了一系列“裂变效应”:城市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城市发展方式得到有效转变,城市发展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升级,为丰水地区中小城市解决城市涉水问题、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转型、推动绿色发展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还得到了国务院通报表扬,连续两年获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考评第一。

  截至2018年底,32.98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共完成6个项目片区166个项目建设,全面或超额完成当初确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75%、30年一遇防涝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试点区水面率6.56%、雨水资源化利用率12%等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具体指标,具有江南特色海绵城市的总体目标初步实现。

萍水湖湿地公园

  “逢雨看海”终成“过去式”

  城市环境面貌全面改善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芳菲四月,生机盎然,春雨连绵,萍乡接连迎来一场又一场降雨。在一轮短时强降雨袭击后的萍乡御景园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地面虽泛着一丝湿意,却并没有一处积水,居民们悠闲地散着步。原来,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区里,由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蓄水模块等组成的“海绵系统”,将雨水进行了有效回收、利用,不仅解决了积水问题,还为小区绿地浇水、道路洒水提供了水源。

  “这是一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设的老旧小区,原来的小区不仅脏乱,而且地势低洼、雨污混流,每逢雨季都得‘看海’。”刘民告诉记者,经过海绵化的改造,我们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途径,提高了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减轻了下雨时对市政雨水管网的负荷,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内涝、面源污染、城市水循环系统被破坏等问题,实现雨水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过程。

  “端午前后最心惊,乌风陡暗打雷公。房屋庄稼一抹毡,大水一涨齐腰深。”这首萍乡民谣,说的就是曾经每到暴雨季节市民就饱受内涝之苦的景象。

安源区凤凰街北桥外社区居民向记者讲述过去内涝时的场景

  “逢雨看海”,曾是萍乡市民喻龙官对入汛后社区的深刻记忆之一。喻龙官所住的安源区凤凰街北桥外社区商品房紧邻萍水河的支流五丰河,逢雨易涝,历来是萍乡受暴雨影响严重的区域。“每次下大雨就会积水,有时甚至淹过了膝盖,出行就是个最为困惑的事。”今年79岁的喻龙官向记者描述:“我们家住在一楼,一下暴雨就涨水,根本没法出门,家里的电器被水浸泡也都是小事了,最严重的时候都要躲到楼上住户家里避险,儿女们也还都要请假回来帮我解决出行问题。”

  “以前我们这里的居民房前都是私自搭建的大棚,屋前种瓜种豆的现象随处可见,屋后杂草丛生,老鼠窜来窜去,更别说苍蝇、蚊子了。现在搞了海绵工程,居住环境焕然一新,下雨也很干爽,我们也不会再想着搬走了,而且现在房子都升值了。”居住环境的改善,也使住在北桥外社区居民巫和梅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她说:“现在即使下大雨,路面也没有积水,出门穿布鞋都不湿脚,住的也舒服,这项工程真是做到我们群众心坎儿里去了。”

市民在萍水湖湿地公园惬意地钓鱼

  雨后的萍水湖湿地公园宛如玉女披纱,尽显曼妙身姿。湖水碧波荡漾,岸边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曲桥亭榭、蜿蜒小路,一片生机勃勃的美景映入眼帘,漫步其中,无不令人心旷神怡。很难想象,这里早些年都还是垃圾成堆、蚊蝇乱飞、荒草满地、水体发臭的景象。环顾萍乡市区,像萍水湖湿地公园一样的生态胜地已有五六处,宛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其中。而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全部经过了“海绵技术”的精心“修饰”。这些打上“海绵”烙印的公园,增强了水系统末端调蓄净化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如今,随着湖泊、公园、道路、小区等海绵化改造的完成,不仅城市雨涝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而且城市品质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人们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获得感、认同感迅速增强,纷纷点赞。

龙发实业生产的生态陶瓷透水砖

  经济发展不再依赖“黑白灰红金”

  传统产业向海绵产业转型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黑白灰红金”五朵金花,分别对应的是“煤炭、陶瓷、建材、烟花、冶金”五大传统产业,曾一度支撑起萍乡市工业兴市的脊梁,为萍乡市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进入新时代,萍乡遵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发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优势,推动传统的陶瓷、商混、管道产业向海绵产业转型,有效推动城市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高效型”转变,现已形成了生物陶瓷膜、排污复合管道、水泥透水砖、水泥渗漏管、管廊施工设备等与海绵城市建设有关的海绵产业链。萍安钢公司、萍矿集团、中材萍乡水泥、龙发实业等企业在透水材料、管道、水泥等建材领域已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能力,中鼎国际、安源路桥等企业在工程设计、施工运营方面具备较大竞争力。同时,该市紧紧围绕装备制造、复合材料、水泥制品等海绵产业重点引进、培育了一批海绵产业重大项目。

工人们正忙着搬运生态陶瓷透水砖

  萍乡龙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湘东区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始创于2001年12月。公司原先是一家工艺落后、设备简陋、作坊式的小型工厂,如今已发展为一家集环保陶瓷、环保设备、陶瓷透水砖等多产业综合性技术企业。

  走进该公司厂区内,工人们正忙着将废砖及废弃陶瓷、煤矸石等废旧物资为原材料,生产生态陶瓷透水砖。该公司副董事长罗德平介绍,这种透水砖的生产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去年还获批了国家发明专利,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推荐使用的绿色环保产品。产品除满足萍乡需求外,还远销湖南、武汉、福建、广西等地,企业经济效益也呈现30%左右的增长。他还向记者透露,公司计划今年联合湖南大学、宁波设计院等科研院校,成立一所专门针对陶瓷研发的研究院,以此促进工业陶瓷行业的未来发展。

萍乡海绵城市创新基地(图片由安源区提供)

  为把发展海绵产业作为萍乡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工业平台的核心产业进行布局,萍乡市组建了萍乡市海绵产业集团,设立了10亿元的海绵产业发展基金,相继出台了培育海绵产业、发展海绵经济的相关政策文件,在安源区五陂镇率先启动了全国首个海绵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了“海绵城市”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目前,已有32家海绵企业入驻海绵小镇产业孵化园,初步形成海绵产业产城融合规模。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带动下,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的诞生,海绵产业集群效应日渐显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该市已有100多家海绵产业相关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年产值80亿元,同比增长26.6%,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绵产业链,在海绵建筑材料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