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2021年,我市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扛起维护粮食安全和耕地红线的重大责任,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生产水平,粮食生产呈现喜人局面。 粮食播种面积稳增。去年,我市粮食播种总面积为1222531亩,比2020年增加531亩。为保证播种面积,市、县、乡各级政府大力做好耕地抛荒治理工作,去年共治理耕地抛荒7067亩。湘东区将耕地抛荒治理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考核指标,给考核排名靠前的乡镇颁发奖励资金。此外,加大种粮补贴,县区资金配套后,补贴标准最高达每亩300元。同时鼓励以代耕代种、托管服务、集中流转等形式开展生产,积极支持种粮大户认领抛荒土地复耕,既合理利用耕地,又做大产业“蛋糕”。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2021年,我市粮食总产量501790吨,比上年增加9293.5吨,增幅1.89%,创2017年以来最高。为扛稳全市“米袋子”,我市压实责任、夯实基础、优化供给,切实承担起保障本地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市级抓总、县区负责、乡镇落实、部门协同”,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让粮食安全意识在农户中入心入脑,破除“宁愿抛荒也不流转”的思想。为破解粮食生产,特别是早稻生产效益比较低、农民积极性不够的瓶颈,我市加大补助力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同时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积极推广稻鱼、稻虾、稻鳖、稻鳅等综合种养模式。 粮食单产效益提升。2021年,我市粮食单产每亩447.02公斤,比2020年增加8.07公斤,增幅1.84%。为促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做足文章,竭力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农田平整、改良土壤、完善配套设施等措施,有效提升耕地质量和地力,提高农业产出率。上栗县拿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单位奖励资金1000万元作为农田修复经费,由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标单位负责统一施工,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技术指导,结合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免费为农户修复农田,效果显著。围绕粮食安全这个核心任务,我市积极开展“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网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良粮食作物品种。芦溪县银河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宣风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获评第三批全国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强化农机使用提高生产力,利用APP、微信、官方公众号等,加大技术宣传,举办农机使用培训班,农时季节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保护性耕地技术指导。 现代种业加快发展。我市杂交水稻制种始于上世纪70年代,素有“杂交水稻制种之乡”的美誉。市委、市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种业提高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地位,构建了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编制全市种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制种产业总面积计划达到30万亩(其中本地15万亩,南繁及外埠15万亩),推动我市种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种业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业界影响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整合农业科研院、所、站资源,加快市级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完善科研人才培养机制,市政府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我市挂牌成立中国水稻研究所早稻研究中心,有效提升了我市水稻科研水平;2021年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技术培训会和江西省优质稻展示会在我市举行,进一步提升了我市水稻品种推广水平;积极与市场需求对接,选育适应农民栽培需要、粮食加工需要、不同消费群体需要的品种,让更多农户认识、接受、栽种“萍乡制造”的好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