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最有力抓手,也是拓展萍乡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 没有城乡融合发展,就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萍乡是区域小市、人口小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至关重要。省委书记易炼红在萍乡调研时提出,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提升城乡功能和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之地,努力为全省城乡融合发展作出示范。这是对我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莫大期许和殷切希望,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要牢记这份关怀和厚爱,奋力落实“以敢为人先的气魄担当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标杆城市”的工作要求,以敢为人先、争当标杆的举措提升城乡品质,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协调互动发展新格局,努力以国家级标准引领推动全市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以敢为人先、争当标杆的担当提升城乡品质,要紧贴时代发展先行先试,提升中心城区魅力。这些年,萍乡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城市建设档次还不高,还不够美观,缺乏现代气息。要敢于先行先试,坚持国家试验区建设标准,以“5+2改革试点”为突破,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要坚持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明增长,统筹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生态,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挖掘城市文化、美化城市环境,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魅力城市。要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落实“北展、南控、东融、西合”的空间发展战略。把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与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结合起来,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要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推进城区交通优化,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迭代步伐,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城市“宜居宜业、精致精美”。要开展新一轮商贸消费升级行动,努力留住更多本地消费、吸引更多外地消费,打造湘赣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以敢为人先、争当标杆的担当提升城乡品质,要紧贴经济发展先行先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要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科技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要立足种业优势抢抓国家“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建设机遇,加快建设中国水稻研究所早稻研究中心,切实打造种业强市,打响种业大市品牌。要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业发展活性与市场竞争力,从而最终推动城乡之间经济循环,加快城乡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落实“三区三线”要求,积极构建新的乡村生态格局,构建赣西绿色生态屏障,谱写有声有色的田园交响曲,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村庄整治向功能品质提升迈进,把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宜居。要高质量打造特色小镇、产业强镇和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精品园区,不断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描绘现代都市和田园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画卷。 以敢为人先、争当标杆的担当提升城乡品质,要紧贴发展需求先行先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全局性难题。萍乡要敢于先行先试,努力构建系统集成的城乡融合发展制度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功能互融互促、要素加快流动、资源高效利用,确保城乡融合发展有特色见成效。要发挥良好基础优势,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着力打通要素“进城”与“下乡”通道,推动资金、人才、项目加速向乡村流动和聚集,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构建城乡一体、协调互动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城乡“人、地、钱”等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畅通城乡人口自由双向流动渠道。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农村发展资金保障,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为农业农村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敢为人先,方能跑在人前。我们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决心、敢闯敢试的勇气和拼劲、只争朝夕的姿态和干劲,把省委书记易炼红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以真干实干的作风推进先行区建设,努力将“先行区”建设成为“示范区”,奋力打造新时代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标杆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