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 “把自己家里打扫干净,房前屋后搞好卫生,就能得到积分。我上个月用积分兑换了两包面条、一包味精、一瓶酱油和一个文具盒,免费兑换,不用钱!”说起村里新办的“第一书记”爱心超市,莲花县琴亭镇幸福村的贺冬娇老人笑眯了眼。 今年10月,幸福村“第一书记”爱心超市正式启动,为全村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服务,贫困户通过改善家居环境卫生、参加公益活动、勤劳致富等方式累计积分,凭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破除了“等靠要”思想。 搭建服务“大平台” “帮扶干部给贫困户送米送油,原本是好心,但由于帮扶干部所在单位不同,有的送得多,有的送得少,贫困户心理不平衡,反倒送出了意见。”提到开办爱心超市的初衷,莲花县商务局派驻幸福村的“第一书记”王艳玲道出了一个怪象。如何改变这一怪象?王艳玲苦苦思索着。 搭建一个“大平台”,把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的爱心物资汇聚到一起,爱心超市的创意在王艳玲脑海中逐步成形。说干就干,王艳玲向单位领导说明自己的想法后,立刻得到了大力支持。县商务局出资近6万元统一购置爱心物资、货架,将村委会闲置的办公室装修一新,改造为“第一书记”爱心超市,划分日用品区、学习用品区、粮油区、服装区、家用小电器区5个专区,根据物资价值“定制”积分值。建立爱心超市安全管理、物品管理、物品兑换等制度,向全村贫困户发放《致幸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封信》,介绍宣传爱心超市运行机制,爱心超市在村里一下子“火”了起来。 为进一步搭建起社会爱心人士和困难群众之间的“爱心桥”,“第一书记”爱心超市设立心愿墙,贫困户在墙上写下自己的微心愿,由“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联系对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实现他们的微心愿。“为全社会爱心人士、帮扶干部、贫困群众之间缔造了一个爱心传递站。”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小辉忍不住为爱心超市点赞。 激发脱贫“源动力”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 为真正把脱贫“志”气送到贫困户心中,“第一书记”爱心超市给每户贫困户发放爱心积分兑换卡,贫困户只要积极学习宣传脱贫政策、改善家居环境卫生、参加公益活动、自主劳动增收就能获取相应积分奖励,每积1分兑换价值1元的物品,积分可累计,但不兑换现金。爱心超市在“周六扶贫日”开放,如超市没有所需物品,贫困户还可将所需物品写在心愿墙上,待到货后再行兑换。 “家中物品摆放整齐得2分,参加村级清洁卫生志愿服务活动得5分,主动发展脱贫产业、参加技能培训得10分,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则只要求搞好家庭环境卫生……”村扶贫专干王灵琳负责爱心超市的日常兑换工作,据她统计,自10月正式运营以来,幸福村“第一书记”爱心超市已为贫困户兑换积分816分,兑换物品42件。“家里更干净了,工作更卖力了,还能用积分来这里免费兑换生活物品!”一旁的贫困户王金明好几次竖起了大拇指。 贫困群众“比着干” “以前大家比谁收到的帮扶物资多,现在大家比谁兑换的物品多!”贺水林家是上个月积分最高的家庭,谈到自家兑换的物品,语言中不无骄傲。 爱心超市积分每月一评比,参与评比打分的有帮扶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还有普通村民代表。评分结果每月一公开,接受全村村民监督。哪家干得好,哪家是“懒汉”,谁的积分多,谁在脱贫中表现优秀,积分榜上一目了然。贫困户之间自然形成一种压力,你追我赶,有效激发了大家“争着干、抢着干、比着干”的内生动力。 据了解,幸福村“第一书记”爱心超市还将把村里的非贫困户纳入服务范围,制定贫困户、非贫困户两套评分标准,实施分类考核,让“比着干”成为常态,让“勤劳致富、脱贫光荣”成为共识,激励全体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脱贫攻坚行动中,切切实实把扶贫扶“志”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