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现场。 (记者李桂东 摄) 本报讯(记者梁永明)3月12日下午,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市委书记陈敏主持并讲话。他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市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对标对表、狠抓落实,在稳住经济基本盘、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上持续发力,以“敢为人先、争当标杆”的气魄担当,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为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贡献萍乡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烁传达全国两会精神。鲍峰庭、吴运波、聂晓葵等在职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换届时不再继续提名的省管干部出席会议。 陈敏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人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将激励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全市上下要高站位把握、深层次领会,结合萍乡实际,学习宣传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要抓住关键学,抓住全国两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逐字逐句、原原本本学。要全面覆盖学,采取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研讨和开设培训课程等方式,利用新闻宣传、专题解读、巡回宣讲等形式,推动全国两会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基层、进企业、进农村、进网络。要结合实际学,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我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学习成果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易炼红在萍调研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不折不扣推动全国两会精神在萍乡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陈敏从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要在稳住经济基本盘上持续发力。提高对危中有机、化危为机的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和“守摊子”思想;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调度,全面梳理未来几年的新增长点,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做到心中有数;千方百计稳住粮食生产,牢牢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精心组织春耕生产,确保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继续推动纾困帮扶一揽子惠企稳企政策落地落实,想方设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深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持续恢复,稳住消费信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入开展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在厉行节约、增强财力、强化管理、防范风险、加快改革等五个方面协同发力。 ——要在激发发展内生动力上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推动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集聚,实现“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抓牢抓实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一批制度性、整体性、长效性的成果,把萍乡打造成为投资洼地、兴业沃土;积极探索融入长株潭都市圈路径方向,持续推进内陆开放赣湘合作核心区建设,努力打造联结湘赣发展的重要门户。 ——要在厚植绿色生态本底上持续发力。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落实“双碳”战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萍乡转型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科学合理引进产业项目;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厚植绿色生态本底。 ——要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上持续发力。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好“七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积极化解各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推进平安萍乡、法治萍乡建设。 ——要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上持续发力。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长效制度机制,努力把萍乡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地方;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以“廉洁萍乡”建设为主抓手推进“勤廉江西”建设,扎实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不断巩固提升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 就做好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陈敏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按照“坚持坚守、防之阻之、一无再无、干好赣赢”的目标,落实要害在早、重点在查、关键在控、基础在防的要求,提高工作标准,加大调度力度,强化防控措施,用萍乡的努力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作贡献。 会上,刘烁还传达了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就做好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把握当前防控形势,迅速动起来、紧起来、严起来,从严从紧落实防控措施,加强重点人员排查管控,加大区域协查排查力度,加强重点场所防控和多点监测预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进一步压实属地、部门、单位、社区(村组)、个人和家庭等五方责任,确保责任“不悬空”、工作“不掉链”,坚决防止疫情输入和传播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