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火红的五月,火热的激情。 5月18日,我市11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近400亿元。这是对深入开展“项目大会战”的一次再动员,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一次再鼓劲。 “五一”假期,我市所有项目、企业做到了能不停工就不停工、能不停产就不停产。昭萍大地,处处涌动着拼项目、强产业、谋发展的热潮,为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注入活力动力。 发展至上,项目为王。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归根结底要落实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没有项目支撑,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各级各部门要围绕“1+2+N”产业体系,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下功夫、用力气,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深入开展“项目大会战”,铆足干劲引项目、抓项目、推项目。要聚力抓大项目,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意识,坚持招大引强,充分发挥“3+3”招商机制作用,招引更多实实在在的“5020”项目落地。要聚力抓好项目,注重招新引优,聚焦主导产业抓招商,主动承接长三角、粤港澳、长株潭等地先进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品质优、前景好、拉动效应强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聚力抓真项目,树牢“亩产论英雄”导向,促进一批投资体量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质项目在萍乡落户、投产、见效。 项目建设是战场、是赛场,更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考场。要抓牢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人人都是“考生”、天天都在“迎考”的状态,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气神,坚持“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工作模式,落实一个重大项目、一名领导挂点服务、一个单位具体负责、一个专班全面推进、一个项目特派员服务,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找准制约项目推进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完善机制和要素保障来服务项目建设,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确保项目个个都落地、月月有进展、季季有突破、年年有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