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市供销合作社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深化综合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主动、真抓实干,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不断夯实基层组织体系,推动供销事业高质量发展。市供销合作社连续5年获省供销合作社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连续3年获得我市全面深化改革“A类先进单位”;先后获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金扁担改革贡献奖”先进集体。 推进综合改革扎实落地 唯改革者进,唯改革者新。 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任务列入我市年度工作要点,作为县(区)党委、政府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各县(区)委、政府履行主体责任,凝聚改革共识,加快改革进程,在全市上下形成联动协同抓改革的局面。 市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对标自身找差距,对照市场找出路,率先在上栗县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同时,对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边试点、边总结、边提升,逐步以点带面推动改革,确保了综合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为攻坚克难,市供销合作社成立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重点改革任务工作台账,出台督察方案,明确督察方式,由班子成员挂点联系,实行月调度、季督察、半年推进、年总结的改革工作督察机制,坚持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改革事项落地见效。 为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在农村,因为劳动力外流,一些农田出现季节性撂荒。“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想出去打工,家里的田荒着又舍不得。现在我们外出打工,把土地交给供销社,既让土地不撂荒,还增加了收入。”湘东区排上镇陂田村村民李长明对土地托管的法子赞不绝口。 市供销合作社依托为农服务公司、基层社(惠农服务中心)等主体,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强化以土地托管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生产服务从产前向产中、产后全面延伸。全市土地托管面积逐年增加,目前累计已达44万亩,走出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多方共赢的新路子。 为农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只是我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强化新型为农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供销合作社在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打造城乡社区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和冷链物流项目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用改革和实干做农民的“贴心人”、乡村振兴的“护航人”。 在市供销合作社的不断努力下,我市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先后建成芦溪、上栗、莲花、安源等县级电商运营中心5个,农村流通网络覆盖面达80%,农产品市场交易额及农产品销售额占全市60%以上;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全市建立惠农服务中心17个,逐步引进农资农机、庄稼医院、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项目,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互联网+第四方物流”取得明显成效,第四方物流中心在全市三县两区全覆盖,建设末端网点712家。湘东、芦溪、莲花和上栗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正在加紧推进中,各冷链物流项目建成后,将在我市提高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强化基层合作社改造建设 “今年我们还将新增150亩的藤茶种植基地,并种植桑葚、蓝莓、百香果等果树,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仙峰岩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树帅说。位于湘东区麻山镇的仙峰岩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生产、加工、销售藤茶的企业。在湘东区供销合作社的扶持下,成立一年来,企业实现产值10万元,仅在广东、浙江就销售了200公斤藤茶。 在我市,像仙峰岩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的基层合作社还有很多。市供销合作社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基层合作社改造和建设力度,采取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积极领办创办了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据统计,我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领办、创办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7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1个、省级示范社58个、标杆社15个。与此同时,整合各类资源,恢复、改造、提升乡镇基层合作社,将东桥、白竺、金山、桐木等基层合作社升级改造为综合实力较强、服务功能较全、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综合型示范性基层合作社。目前,全市有农村综合服务社774个,其中与村委会共建310个,与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共建39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