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萍、柳佳、陈光海 近年来,我市坚持建设与管养并重、生态与富民并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行,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和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全面融合发展,已形成“外通内联、安全舒适、路域洁美、服务优质”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近日,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命名江西省第二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的通知》,我市被命名为江西省第二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 强化政治保障 形成强大合力 我市坚持“省级支持、市级指导、县级为主、乡镇配合”的原则,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目标为导向,统筹谋划示范市创建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作为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的重要抓手。县(区)政府均成立相应规格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协调推进抓落实的工作合力,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示范市创建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县5个、全国示范县1个,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覆盖的地市。 强化品质保障 健全工作机制 我市坚持“质效并重、管养并举、共建共享”的理念,聚焦路域环境、运输安全、客货邮等重点环节,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最后一公里”,推动“四好农村路”建、管、护、运一体化协调发展。 着力构建广泛覆盖、优质高效的农村公路基础网络。以县道三级和建制村通双车道为建设重点,贯彻农村公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以路带农促发展,以路兴业助发展,以路促游谋发展”的新路子。“十三五”以来,全市完成投资额60亿元,高品质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3000余公里、桥梁301座、安防工程2232公里。全市乡镇通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100%、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公路100%、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00%,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68.1%、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71.4%,通达的农村公路网与国省干线一道构建了全市完善的交通路网。 着力构建责权明确、共治共享的农村公路管养模式。全面完成交通运输综合体制改革和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管养机制,压实责任。全面施行县、乡、村三级职责明确、制度规范、运行高效的路长制管理机制。全面推广农村公路市场化养护,构建“县道专业化、乡村道多元化”养护模式,全市农村公路路况水平逐年提升。高质量完成美丽生态文明农村路320公里,验收合格率位居全省前列。 着力构建服务均等、便民惠民的农村运输服务网络。大力推动“四好农村路”融合发展,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到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工作中,搭建市级农村公路综合智慧管理信息平台和市、县“1+5”农村公路智慧管理平台。整合道路运输车辆定位系统监控、治超监控、安全生产第三方综合监控等平台,实现对全市农村公路全方位、全时段智能管理,有效提升治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治超”步伐,进一步完善智慧治超监控平台和不停车检测点建设。整合邮政、物流、快递、供销、电商等资源,打造村级“客货邮”融合发展点124个,进一步拓宽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进村运输通道。 强化要素保障 破解瓶颈制约 我市坚持顶层设计,落实各项支持政策,提供资金要素保障,破解“四好农村路”发展瓶颈,统筹协调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保障。对标对表国家、省级示范市创建标准,制定出台了《萍乡市创建全国及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交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萍乡市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四好农村路”建设强化制度引领。 强化资金保障。通过扶贫基金贷款,采用PPP、EPC等多种融资模式,累计筹措资金16亿元,为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强化资金保障。从2021年起,市县两级全面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每年投入316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坚持农村客运公益性,市县两级建立并不断完善建制村通客车保障机制,全市农村客运财政补贴逐年增加,2021年补贴资金达3105万元,有效保障建制村可持续通客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