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婕 在安源区安源镇老街的十字街口,一栋砖瓦结构的两层红色综合商品楼内,摆放着一个长约3米的柜台和两米多高的货架,还有一些昔日使用的物品。这栋楼就是被称为中国第一家“红色店铺”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也是全国最早的红色股票诞生地。 1922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通过合作社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带领工人捍卫自身利益,巩固和扩大了罢工斗争的胜利成果。工人消费合作社的创办和发展,为党领导合作社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曾经,围绕工人的生产生活,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践行“可买便宜货”的口号,千方百计保障供给。设立兑换、粮食、服物、器用、南货、杂务等股,专卖油、盐、米、布匹等日常生活品,这些货物由铁路工人顺便捎来,减少了运费,物价比市场上便宜。工人们成群结队涌向合作社,望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喜笑颜开。 一百年来,消费合作社没有止步。我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赓续百年初心,发展合作经济,认真践行服务“三农”宗旨,主动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拓宽为农服务领域,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为这方热土注入蓬勃生机。 在莲花县路口镇的千亩栀子中药材基地,栀子树长势正好。过去,这里农业结构单一,人均纯收入低。几年前,当地农民江保龙引进种植中药材栀子,并在莲花县供销合作社的扶持和引领下,成立鑫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栀子中药材种植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宗旨,加快发展主责主业,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推进社会化服务、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农村金融合作服务、引领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全市建立惠农服务中心17个,以“三社一中心”为载体,逐步引进农资农机、庄稼医院、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项目,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安源区积极推进消费合作的模式,建立消费合作社直营示范店6家,带动600余户农民就业增收。 走进芦溪县“互联网+第四方物流”服务网点,快递收发区、农产品专区等一应俱全,网点把物流园的仓储搬到市场,让群众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实惠的商品。芦溪县供销合作社利用“互联网+第四方物流”服务网点多、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优势,实现降本增效,不断拓展业务功能,更好地服务“三农”。这是我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打造“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发挥供销品牌强大力量的缩影。2017年以来,我市已实现第四方物流中心在全市五个县(区)全覆盖。目前,已建设712家末端网点、9家县级旗舰店、246个乡镇服务站、457个村级服务点。快递品下行件3万余件/日,上行件达5000余件/日。 日前,在湘东区湘东镇河洲村的江西供销(湘东)冷链物流建设项目现场,工程车来回作业,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现场一派火热建设场景。该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项目规划用地431亩,湘东区和省供销社下属企业签订合作建设协议,已注册成立湘东供销冷链科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湘东冷链物流项目工程主体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年底可完工。 同样在火热建设中的还有上栗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配送中心,该项目位于上栗赣湘合作产业园,总投资2.56亿元,占地75亩。据了解,上栗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配送中心的农产品加工车间、冷链物流仓储区、综合办公中心、检测中心和交易服务中心都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明年下半年可以投入使用。 目前,江西冷链骨干网在萍建设项目5个。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满足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建立更完善的冷链物流产业链,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改善农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