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武明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政务服务是优良营商环境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开展改革探索和创新实践,勇当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排头兵,始终把深化“一次不跑”改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打造“办事最快、环境最优、服务最好、评价最高”的政务服务为目标,持续改善和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营商发展环境,全力打造“小萍帮办”政务服务品牌,不断提升群众口碑和企业的体验感,为我市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政务服务支撑。 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锚定“全力打造政务环境一等地市”的工作目标,围绕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着力强化责任担当,持续完善政务服务长效机制,全力打造“不用求人,依法依规,便捷高效,暖心爽心”的政务服务环境。 着力疏通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全面优化服务流程,全力落实“一次办” 我市扎实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从企业和群众办成涉及多个单位、多个事项的“一件事”角度出发,围绕高频事项,特别是围绕自然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两方面制定“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实施方案,在第一批34项“一次办”事项清单基础上又梳理了第二批31项“一件事”清单,市级层面推动的“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达到65项。全面推进通用综合窗口的设置,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以部门为中心向以事项为中心、由“一事跑多窗”变“一窗办多事”的转变。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完善市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和依申请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网上服务全覆盖;优化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机制,延时服务事项增加到221项,预约服务事项增加到538项,市本级69.32%的事项办理可提供延时预约服务。今年上半年全市办理延时预约服务2.6万余件。 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做到“暖心办” 我市将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和违法处理、不动产登记、医保税务、公积金等民生事务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一门受理,全城通办格局全面形成。市本级梳理惠企政策事项149项,其中“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事项25项、“即申即享”惠企政策事项82项、“承诺兑现”惠企政策事项42项。累计兑现助企纾困资金19.2亿元,惠及企业15.58万户(次)。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包括《营业执照》正副本、企业公章4枚、税务U-KEY、宣传资料在内的“大礼包”,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镇级层面上,从事项进驻、硬件建设、制度保障、业务提升、服务创新等方面,推动镇村两级便民服务场所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强化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平台完善升级,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打造“小萍帮办”服务品牌,以各科室和窗口工作人员为主体,建立帮办代办队伍,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小萍帮办”与“小赣事”的深度融合,梳理完善了帮办代办事项清单、推进线上线下帮办代办一体服务融合、优化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全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贴心服务。今年以来“小萍帮办”(“小赣事”)队伍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9.68万余件(次)。 积极关注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新需求和技术进步的新手段,全面推进数字赋能,实现“掌上办” 我市强化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和“赣服通”平台,完善事项精细化梳理、政策兑现、异地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无证办理、“帮代办”等服务功能。目前,已有838项高频事项上线“赣服通”,萍乡“赣服通”实名用户已达173.39万、累计访问量近1600万人次。 提升线上政务服务能力,各部门开通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网上可办率达90%,已完成市本级16个自建信息系统和共享数据统一交换平台对接。截至目前,全市“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共办理事项119.8万件,办结率99.8%。推动电子证照应用,全市上线开通电子证照64种,签发总量达110.5万余张,可使用省、市237种电子证照数据资源,共支撑市、县、区政务服务部门228个事项用证需求。群众通过“赣服通”萍乡分厅领取自有电子证照、支撑“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等业务应用系统查验使用电子证照服务共计2万余次。 便民“不打烊”,服务无止境。“政务服务改革促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为抓手,以数字经济和营商环境双‘一号工程’为着力点,以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为主题,进一步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题。”市政务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中心将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异地通办”,进一步梳理“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市内通办”事项,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理的来回奔波问题,推进业务办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让办事窗口成为企业群众办事的“温馨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