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向媒体公布了2022年1至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我市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进入2022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前30名,“碧水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2022年1—12月 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排名前30位城市及所在水体 (注:负值表示地表水环境质量同比变好,正值表示同比变差。) 近年来,我市坚持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和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以科技为引领,以污染管控为核心,以工程治理为抓手,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全市19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其中7个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全省排名第三,同比上升3位,水质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1.62%,改善幅度全省第一;12个省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全省排名第四,同比上升两位。 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治水新格局。我市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重大问题市委书记、市长牵头,一般问题分管副市长调度的生态环境保护组织架构。同时,强化督查督办作用,通过河流水质“日调度、周通报、月总结”,将流域环境问题全部“晾晒”,并予以跟踪督办,倒逼各责任地区和部门真正履职尽责。 优化产业结构,腾出水环境容量。我市全力开展产业转型升级,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强化源头治理,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工业企业占比明显降低。2017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2%,在全市规上工业中的比重从2017年的11.7%提高到2021年的34.3%。同时,开展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散乱污”企业排查工作,抓好污染管控,关停取缔107家,整合搬迁5家,完成升级改造27家。 坚持“工程为王”,夯实污染防治基础。我市全面提升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能力,全市6个工业园区均配套建设了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总设计处理能力达3.71万吨/日。萍安钢铁公司、华能安源电厂等重点排污单位完成了中水回用系统建设,萍安钢铁公司基本实现废水零排放,华能安源电厂中水回用量达到30万吨/月。加强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县级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由2017年的12万吨/日提高到22万吨/日,完成24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开展“碧水保卫战”,推动环境质量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完成3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划定、调整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完成主城区备用应急水源建设,建立巡查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全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筑牢饮用水源安全屏障。同时,定期对全市77台(套)工业、城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月调度月通报,严格管理,确保工业园区及时对涉水企业、工业园区管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有效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