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芦溪县 查看内容

【千乡万村闹新年】百馆联动云 芦图红色大讲堂 |萍乡红色故事:夜校的明灯

2023-2-8 19:57|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夜校的明灯七十多年前,在安源老后街五福巷斋巷有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每当夜幕降临,油灯便会在这里亮起,发出闪烁的光芒,这就是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为了提高工人的觉悟,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的李立三于1922 ...

图片

夜校的明灯

七十多年前,在安源老后街五福巷斋巷有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每当夜幕降临,油灯便会在这里亮起,发出闪烁的光芒,这就是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为了提高工人的觉悟,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的李立三于1922年1月在安源创办了第一所路矿工人补习学校。因为工人白天要做工,晚上才能来听课,所以又称之为夜校。

李立三亲自担任教师,他首先教工人识字,从简单到复杂,从教写自己的名字到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字词,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为工人解说。一次上课,李立三在黑板上写下“工人”二字,问道:“不知哪位工友认识这两字?”当场就有几个工人毫不犹豫地说出来了。“对,回答很正确。”李立三一面鼓励着大家,一面微笑着在“工”字下面加了个“人”字要大家认。这可把工人们难住了。一位工人不好意思地说:“李先生,这个字我们不会认。”李立三耐心地解释道:“大家看,‘工’字与‘人’字结合不就是个‘天’字吗?我们工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力量大于天,就能和资本家、工头作斗争,就能翻身做主人,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大伙听了直点头,心中暗暗敬佩这位有才识的“留洋生”。

过了几天,李立三等夜校教员开始向工人讲授革命道理。“资本家,不做工,吃得好,穿得好,他们的衣食哪里来?劳动者的汗和血。”晚上,工人夜校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夜校教科书介绍了自然科学、生活常识、阶级斗争等各方面的知识,告诉工人资本家如何利用资本榨取工人的血汗;告诉工人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剥削,为什么要革命等。课本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李立三的授课深入浅出、绘声绘色,使工人深受启发和教育,到夜校听课的工人与日俱增。

在一次学习结束后,工人袁品高向李立三报告,“昨天,我们工作处陈工头问我夜校先生每天给你们讲些什么。不知他是什么意思?”李立三一听立即引起警觉。因为前几天他也听到有工友议论,矿局有人说夜校先生宣传赤化。看来夜校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

为了防止敌人的破坏,夜校向听课的工人颁发了听讲证。凡来学习的工人必须持听讲证方能进入教室。夜校还发给工人两套课本:一套是普通的识字课本,另一套是宣传革命道理的《工人读本》。

一天晚上,工人们正在上课,只见一位头戴瓜皮帽的人鬼鬼祟祟地在夜校楼下转来转去。“卖五香茶蛋——”夜校门口一位小贩发现有位不三不四的人来了,便对着楼上喊几声。原来这是李立三事先安排的工人家属,如有情况,即向楼上发出暗号。

李立三正在滔滔不绝地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当听到楼下的叫喊声,他立即让工人把《工人读本》藏好,赶紧拿出识字课本放在桌上。

戴瓜皮帽的人蹑手蹑脚地爬到楼上,躲在窗前窥视,只见李立三领着工人朗读:“物体遇热则膨胀,遇冷则收缩……”那人一看,原来夜校就是教这些,只好怏怏离去。李立三就是用这种方式躲过了敌人一次次监视。

教员教工人唱歌。有一首《工农联盟歌》便是由李立三用旧谱填新词创作出来的,歌词是:“我们工农创世界人类衣食住,不做工的资产阶级反把我们欺。起来!起来!齐心努力巩固我团体,努力奋斗,最后胜利定是工农的。”歌声陶冶了工友的情操,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校内还设有阅报室,备有《工人周刊》、《劳动周报》及长沙《大公报》等多种日报。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吸引着工人,他们一有空便来学习。工人听完课,回到餐宿处就讲夜校的事,谈读书的好处,于是一带俩,俩带三,学生人数愈来愈多。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夜校学生人数增长到四千七百多人,工人夜校由一所发展到七所。夜校的明灯,由一盏变为十盏、百盏,它照亮了每个工友的心,照亮了黑暗的安源,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