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袁勇由安源区委组织部派驻到丹江村任职“第一书记”。通过开展上门入户摸底,结合村里的地域特征,他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贫举措,给丹江村带来一个个变化,自己也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激发内生动力 袁勇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能有力促进全面脱贫。如何把贫困户拉动起来,参与到村级集体经济当中来?按照袁勇的计划,让贫困户以土地、资金或者多样化的方式入股,同时,组上的社员、一般村民都可以参与种养,招募爱心人士认领“责任田”、计划开辟“爱心农场”,使用手机客户端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贫困户可以帮忙进行日常打理,按劳取酬。 利用该村靠近城区的优势,袁勇与村“两委”一道,对接南昌商会,引资打造集体经济,建设南昌商会经济综合体。他说,只有把帮扶项目落地开花继续繁殖茂盛,帮扶一批又一批,才能使村级集体经济发挥长效作用。 前不久,袁勇从浙江义乌引进了一个手工小饰品加工项目,从义乌发来原材料,由萍乡总代理分发给丹江村的贫困户,让他们在家做成半成品,计件挣钱。 扶贫项目落到了贫困户家里,这给贫困户带来了最大的福利。贫困户吴俊芳患有肝硬化,妻子也因病不能外出务工,夫妻二人接到这个业务后就在家里忙开了。从一开始的引线串珠,到现在吴俊芳能够琢磨制作出小工具提高小饰品制作效率,家里还有邻居家的待业妇女一起来做活计,大家干劲十足。10月17日,袁勇邀请了萍乡地区的负责人来丹江村,专门培训贫困户。 经过几个月的磨合,这个项目已经越来越成熟,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制作成品。于是,袁勇又寻思着把这家企业引进到丹江村光陂上安置区,以便贫困户制作的成品在这里直接包装出口。 传递亲情关怀 袁勇说,教育帮扶可以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造福家庭。困难家庭慰问和患病人员救助也是袁勇的重点工作。 今年暑假,袁勇牵头组织北大“鸿雁计划”学生博士团与丹江村党总支开展教育扶贫活动。当天,丹江110名学生现场聆听了北大学子带来的科普知识宣讲、学习技巧讲解,参与互动、结对连心捐赠等活动,其中,1名博士、5名硕士、3名本科生主动与丹江学校9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结对,进行长期的学习指导帮助。袁勇把更大的世界带到了孩子们的眼前,让乡村的孩子拥有了更大的梦想。 “当‘第一书记’,苦中有乐,更让人看到了这是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这是袁勇的深刻体会。贫困户朱银秀80多岁,是孤寡老人,住的瓦房下雨天漏水。袁勇得知后,帮她争取补助修缮房屋,还抽空去帮她干点活。朱银秀逢人就夸袁勇是个好书记。春节期间,袁勇上门走访,老人还特意留着好吃的给他。 “我想买张书桌,配盏台灯可以么?”贫困家庭的小女孩许以恬对着妈妈说自己的小心愿,这一幕正巧被袁勇看到。他立即接过话头:“以恬,叔叔帮你买,我满足你这个心愿。”当天下午四点多钟,袁勇就将一套崭新的书桌、台灯,连同一摞厚厚的书送到了许以恬家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