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漫步在安源湖畔,宽阔整洁的乡村道路、绿意盎然的村庄环境、迎风盛开的路边小花,干净、整洁又漂亮的垃圾分类亭穿插其中,一幅美丽乡村画卷由此展开。 “原来这是个垃圾分类亭啊,远看还以为是新建的娱乐休息的地方呢。现在的垃圾亭都这么精致美观了,真是大变样呀。”丹江村村民李德亮指着湖边的垃圾亭说道。 “以前我们村用一些废弃的水桶装垃圾,随意摆放在村间角落里或马路边上,也没有什么遮挡,看上去又乱又不美观,而现在水桶变成垃圾亭,村庄‘颜值’提升了。” 丹江村村民张贤兴说道。 这样的改变,不只在丹江村。据介绍,丹江街各村(社区)结合自身建筑风格和居民意见,在现代简约、田园清新、新中式、经典耐用等风格中选取垃圾亭的款式,与村(社区)环境风格统一,配上内容生动、色彩鲜艳的宣传画,兼顾美观性和实用性,垃圾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设立垃圾分类亭,丹江街还采取发放科普资料、举办科普讲座等形式,由网格员对科普资料、宣传册内容进行讲解,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居民进一步做好源头分类,定点投放。从个体户日常经营、居民日常生活、分拣员日常工作三个方面为现场参与者讲解如何“携手共创垃圾分类示范村”,通过现场讲解,引导村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逐步养成从垃圾“随手扔”到“随手分”的习惯。 外观设计简洁大方、宣传图画形象生动的垃圾分类亭已成为“新地标”,更变成了“绿色宣传阵地”。“现在居民的环保意识比以前增强了很多,大家都知道按类别把垃圾丢在垃圾亭里,道路更干净整洁了,环境也更好了。”丹江村书记张德贵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