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高科常温脱硝催化剂研发成功,填补国际空白;江西金石三维智能制造项目签约短短1个半月后开始试投产,订单源源不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加速培育 成色十足的科技创新助推湘东工业经迈向高质量发展着力补齐短板发挥要素优化配置“乘数效应” 工业陶瓷国家测试中心 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统一,萍乡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江河共同为上海大学江西材料基因组工程产业研究院揭牌 与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设立中建材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江西分院签约仪式 湘东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规划建设技术服务中心、研发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创新平台。萍乡市与上海大学签订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湘东区将与上海大学共建上海大学江西材料基因组工程产业研究院。与山东工陶院合作建立湘东分院,共同在湘东产业园内打造集工程技术开发、中试孵化、标准化建设、产品检测、人才培训、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相继与清华、哈工大等20多所高校组建了产学研合作机构,发挥科研院校多学科集聚、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等优势,积极促使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形成生产力,提升工业发展的强大后劲,加快湘东区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财园信贷通”进企业调查 湘东区深入推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省152条”“市121条”,使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减负“红利”,累计为企业减负超千万元。通过“财园信贷通”为园区内外76家企业担保贷款3.2亿元;为16家环保企业申报“引导基金信贷”项目,发放贷款达6580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深入企业解决审批难题 定期召窗口主任会议,研究解决企业办证难题。 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梳理 湘东区围绕审批环节、资料、时限3个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一次不跑”改革。湘东区的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有312项、下放6项、委托2项取消调整为195项、下放2项、委托3项。全面清理区本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保留44项,调整12项,取消8项。取消调整区本级减证便民事项79项。已公布区本级第一批“一次不跑”事项43项,第二批“一次不跑”事项69项,第一批“只跑一次”事项355项。明确每月第二周第二个工作日为“联合审批服务日”,遴选一批业务骨干组建企业涉政事务代理中心,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办证服务,审批办结时限压缩60%以上。坚持绿色发展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做减法 实地查找企业环保问题 湘东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对高污染的碳酸钙行业进行专项整改,要求全部退出,确保园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到位,采取“七个必查方式”和“三废一清洁”查找企业的环保问题,坚决有力地改善了园区环境质量。如今,湘东区碳酸钙、水泥、煤炭、陶瓷等传统产业规上企业数量由71家减至47家,但工业产值却由2010年23.78亿元上升到2018年60.07亿元。推进转型升级对工业陶瓷做加法 龙发实业有限公司及“城市科技生态陶瓷透水砖” 湘东区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抓手,抢抓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机遇,升级打造节能环保陶瓷产业。以湘东区产业园为阵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龙头企业差异化发展。积极引导龙发实业、亿鑫高科等工业陶瓷企业发挥人才和生产经验优势,改进生产工艺,转型发展海绵产业,将工业陶瓷垃圾、煤矸石、废钢渣等垃圾变废为宝,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龙发实业在巩固化工填料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陶瓷。由该公司主导的先进陶瓷研究院正式进入设计规划,已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规划设计合同。同时敏锐抓住国家大力推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有利契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以废砖及废弃陶瓷、煤矸石等废旧物资为原材料的“城市科技生态陶瓷透水砖”,进军绿色环保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动能加快成长 金石三维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长益光电 德江隆高性能精细能量胶粉生产项目 湘东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3+X”产业战略发展方向和布局,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新动能加快成长,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小巨人”,正加速形成集群。2018年3月,湘东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金石三维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亿元,主要建设3D打印(陶瓷、鞋业、医疗等)智能制造生产线和智能制造设备、软件研发中心,已试投产并扩建新厂房。已投产的长益光电目前在国际国内同行业技术处于领先,公司专业生产光学镜头、光学镜片、精密塑胶部件及各类精密塑胶模具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安防监控及汽车等行业,主要销往国内及日本、韩国和欧洲。德江隆高性能精细能量胶粉生产项目总投资2.28亿元,配置5条自动化生产线,是采用世界先进的“无三废”湿法环保工艺,利用废旧轮胎为原材料生产的资源综合利用环保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