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温暖舒适,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甘志萍被忽然涌入的一家子“包围”在角落,瘦小的她半伏在桌案上,一项一项指导当事人填表……送走来咨询、办理遗产继承事项的这一家子,甘志萍这才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 这是甘志萍在高坑镇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的第二十七个年头。服务站临路而建,坐落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政府大楼旁,蓝色标牌十分醒目。时光荏苒,工作站的职工走的走,来的来,只有甘志萍“扎根”于斯,巍然不动,以致同事们笑称“流水的职工,铁打的甘志萍。” 3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南昌大学自考专业法律系在招生,深埋在甘志萍心底的“大学梦”不可遏制地“复活”,她毅然决然辞掉了代课老师工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让她倍感珍惜,刻苦和努力成了常态,那些厚重的法律“大部头”陪她度过一个又一个日夜。 大学毕业一年,甘志萍又顺利通过法律工作者资格考试和认证,被高坑镇法律服务所聘任,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多年担任高坑镇人民政府的常年法律顾问,除了为当地依法治理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指导,甘志萍以普法工作为己任,一直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从事普法活动。2020年,她依托高坑镇司法所开创普法宣传栏目“小甘说法”,结合法律条文和生动案例,以“接地气”的方式使老百姓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面对群众提出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纠纷、妇女权益等问题,她总是轻声细语地耐心解答,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会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让看似“高高在上”的法律条款“飞”入寻常百姓家,“小甘说法”也因此成为妇孺皆知的“明星”栏目。 别看甘志萍貌似娇弱,可小小的身躯里蕴含着大大的能量。2012年,她在通过婚姻家庭咨询师从业资格考试及认证后,立刻创办“高坑镇婚姻家庭咨询护航站”,和高坑镇妇联一起开展民事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的家庭矛盾纠纷案有近千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协议履行率100%。不仅如此,她把工作延伸到了社区,在黄泥墩社区成立“婚姻家庭咨询室”。虽然有时候会忙得“分身乏术”,但甘志萍却觉得很值得:“我见过太多不幸福的家庭,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见证更多的幸福。” 甘志萍一直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案件情况不进行夸大,更不会胡乱承诺。做得不够好时主动向当事人承认错误,更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补救,拿不定主意时她与其他律师沟通,没把握时,给当事人推荐更专业的律师……“从事这行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回来找我麻烦的。”她自豪说道。 作为基层法务工作者,甘志萍接“大案”的机会不多,更多的是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常常“浸泡”在负面情绪里,有时也会觉得“压力山大”,但经过自己的“搅和”,能让当事人“阴雨天走进来,红日高照走出去。”甘志萍还是觉得心满意足。 根据不同情况,甘志萍还会适当“变脸”,有时候要“铁面森森”,有时候要当“出气筒”,有时候还要充当“和事佬”。 茶园村村民温某在一家私企干活,不慎摔跤导致内脏损伤,司法鉴定为伤残八级。经甘志萍从中斡旋协调,企业最终答应赔偿,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岂料企业老板在支付一半赔偿金后,开始“耍赖”。甘志萍多次与对方交涉沟通,提出再不支付就申请劳动仲裁,对方依旧“硬气”不松口。甘志萍与安源区劳动仲裁委联系后,终于为温某拿到了剩余赔偿款。甘志萍还不忘给企业“扎针”普法:由于你们没给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因此要全额承担赔偿;如果平时购买了,那90%由国家补贴报销。经此一事,企业悔不当初,当即表示一定吸取教训,以后无论如何要给员工购买工伤保险。 还有的因为和邻居发生口角,自己不能找邻居动手,心里憋着气,来这里“吐槽”几个小时不带喘气的,甘志萍只得认认真真听着:“他发泄完了,心里舒服了,回去也就没事了,我就权当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有时候面对一些难以一决高低的纠纷,甘志萍总是从多个角度为当事人着想。八十几岁的张某被有精神障碍的邻居推下楼,摔伤手臂,气呼呼地要拿法律“制裁”邻居,被甘志萍劝着先养好伤再去。“只是轻伤说明您福气大!经此一难以后肯定处处逢凶化吉,万事顺利哟,伤筋动骨一百天,眼下要先养好伤再来!”老人家听着吉祥话,乐呵呵回去养伤了。“能调解我就尽力调解,老人家年纪大了,为了出口气去打官司,所要耗费的财力物力精力都不值当。”为此,甘志萍宁愿放低姿态去“哄”着气头上的当事人,养好伤几个月过去,再进行调解时气也消了大半。 二十七年风雨路,凭借精湛的业务水平、极强的共情能力、用心用情的工作态度和不变的初心,甘志萍斩获“萍乡市十佳优秀基层法律工作者”“萍乡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2021年江西省十佳法律明白人”“萍乡市‘七五’普法先进个人”等等诸多荣誉,当年那个心怀“大学梦”的小姑娘,早已褪去稚嫩,成了法律的传播者、践行者、守护者,更成了人民群众口口相传的法律“贴心人”。(图文:周双萍 吴倩文 项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