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它凝聚着一方水土、一方人们。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一头是乡村“双创”热情高涨,不少萍乡游子的梦想破土萌发,“转身”成为了民宿或合作社的主人。另一头,是把减税降费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税收助力“双创”的服务触角在同步延伸,让梦中的“乡愁”照进现实。 阳光越过武功山,照进了江西省芦溪县新泉乡龙王潭村,青山绿水、繁花薄雾掩映之下,便是外出务工多年后的归家游子王少林夫妇开办的民宿“遇见莫梵”。“回到家乡看到家乡越来越美,想起这些年外面越来越时兴的民宿,便决定和妻子推倒老屋建民宿。创业初期很是艰难,初来乍到的我拿着便民服务卡里加到的税务干部微信打听乡下如何能请到合适的装修公司……后来得知芦溪县税务局的青年税务干部得知我的民宿建在山上,下一次山不易,便主动上门辅导我如何开发票,每个季度如何进行申报,替我解决了不少创业初期的疑难问题。” 聊起往事,王少林眼中满是笑意,当初投资民宿讲究精益求精的“匠心”。院子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处木料,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想法。也正是他的执着与追求,让“遇见莫梵”无时无刻散发着朦胧诗意的情怀。如今,很多游客都喜欢上了这里的高山绿茶、武功山红米等土特产,龙王潭村也意外地火了,每到夏季想要入住“遇见莫梵”更是需要排队预约。“以前怕开民宿需要缴纳太多定额税,现在政策来了,基本是“零缴税”,今年预计减免增值税近4万元。我打算把这些钱用在民宿文化推广,让更多有共同理想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给这包含文化气息的玉皇故里,带来一些新的活力。” 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青云生态饭庄农家乐的老板许薇。“这些年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前几年在外地打工很辛苦,很想自己创业。去年底听说国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我就毫不犹豫地回来创业了。”原本在福建的一家制鞋厂打工的他,18年回乡探亲时,看到了家乡旅游业兴起,于是决定在家门口开一家有生态特色的餐厅。在咨询开办农家乐餐厅所能惠及的税收政策时,萍乡市安源区税务局的专人对接、专题辅导和专家服务的“三专式”纳税服务机制,让许薇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税务干部颜建勋向他耐心解释了返乡创业人员所享的税收优惠政策,并热忱地帮忙寻找场地,牵线办理贷款。18年夏天,青云生态饭庄开起来了。因为有特色、味道好,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品尝。除了“爆棚”的人气,今年国家出台的普惠性减税降费措施同样让许薇欣喜不已“自从免税标准上调后,我们每季度能少缴1万元左右的税费。而且现在享受减税优惠,无需审批流程、无需核查手续、无需证明资料,只要如实填写纳税申报表即可,真省了不少心。” 税务局对回乡创业者跟踪服务中,杨灿平是一位回乡创业的典型代表。眼下,莲花县六市乡的花果山采摘园内,水蜜桃、杨梅已进入成熟期,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正畅游其中。采摘完鲜果后,能享用到莲花本土特色的农家菜,蔬菜全是当天采摘的,都透着鲜劲儿。吃饱喝足后,还可以去附近的海潭茶园拍照游玩,将青草茶香留在足间。 果园负责人杨灿平介绍,这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果园,而是乡村游综合体。如今果园总面积300余亩,种植了广西蜜桃树2000余棵,浙江金华东魁黑炭杨梅树4200余棵,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他打算将上半年减免的5万元税款换购成200株水果苗木,扩大果园种植面积,带动起同村人在本地从业就业的氛围和便利。努力把六市果园打造成萍乡新农业的一块“金招牌”。 相比山中求远,这里才是一方乐土。近几年,从外地务工回家创业的游子已达数千户。故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是多年后他们回忆起来嘴角浮起的一个微笑,是如今还藏在记忆中的那段款款而谈……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让许多人在家乡寻找到关于诗与远方的最佳注解,那都是留得住看得见的“乡愁”。(李璟 王瀛 谌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