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生态环境 查看内容

全文实录 ▏萍乡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2023-3-27 14:44|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3月24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欧阳建春、四级调研员曾庆越、水生态环境科科长肖毅、土壤生态环境科四级主任科员张奕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深入打好碧水、净土提升 ...

3月24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欧阳建春、四级调研员曾庆越、水生态环境科科长肖毅、土壤生态环境科四级主任科员张奕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深入打好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对外传播科科长林强主持新闻发布会。

林强:上午好。欢迎出席萍乡市生态环境局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四位发布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欧阳建春、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曾庆越、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肖毅、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四级主任科员张奕。四位发布人将向大家介绍我市深入打好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有关情况,现场回答媒体朋友关注的问题。

下面,先请欧阳建春副局长作情况介绍.


欧阳建春: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交流,首先衷心感谢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宣传!


下面,就我市深入打好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生态环境厅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克服历史罕见持续高温干旱、疫情多发散发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克难攻坚,战胜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推动全市水、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一、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

2022年全市19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其中7个国考断面水质全省排名第3,12个省考断面水质全省排名第4,水质综合指数同比改善幅度均排名全省第1,创历史最好成绩。19个断面中有15个断面水质为Ⅱ类,Ⅱ类水断面占比率为78.95%,达到并优于省生态环境厅下达的63.16%考核目标。

2022年,安源区、湘东区、芦溪县、上栗县、莲花县、经开区地表水断面水质综合指数较2021年均同比下降,其中莲花县下降20.15%,排名全市第1。

2023年1-2月,全市19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达到Ⅱ类及以上断面数为14个,占比73.68%。5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二、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全市受污染耕地均实现了安全利用,严格管控区域落实了无可食用农产品种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严把重点建设用地准入关口,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牢牢守住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住得安心”底线。


三、2022年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水污染防治方面:(一)坚持精准治污,深化水环境治理。一是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每季度组织对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开展监督性监测,通过无人机航拍、网格化排查,2022年开展19个国、省考断面5公里范围内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共排查发现入河排污口138个,完成26个问题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制定以及138个排污口脉络图绘制。二是深化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对建成区内自然水体、重点水域全面开展现场复核,并对水质中氨氮、透明度、溶解氧等指标开展监测,研判水体情况。2022年,核实监测水体34个,我市未发现新增黑臭水体和返黑返臭水体。三是深化工业污水治理。深入推进全市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全市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专项行动交叉检查,发现问题20个,目前已整改完成18个,其他2个问题全部达到序时进度;对全市牲畜饲养、屠宰与肉类加工、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等 13 个涉磷重点行业企业数量、分布及总磷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排查涉磷企业112家,对31家企业开展尾水监测,查处超标排放企业3家。四是深化生活污水治理。会同市城管局开展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双随机”联合执法检查,对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和水量开展月调度月通报,严格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各设施充分发挥降污减排作用。五是加强医疗污水污染防治。联合卫健部门对全市69家医疗机构污水收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日常运维管理方面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出问题9个,目前均已整改到位。

(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污染防治攻坚。一是紧盯水质目标。将7个国考断面、12个省考断面和5个饮用水水源地实行挂图作战,充分发挥9个断面水质自动站、5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站及38个重点涉水企业在线监控设备的24小时全天候监督功能,实时掌握监测数据,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跟踪督办,不断强化污染源管控。二是强化流域水质管控。对萍水、栗水、袁水、禾水等重点流域共设置监控断面75个,持续开展水质加密监测、分析工作,通报问题、提出建议,科学指导县区和有关部门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三是坚持项目为王。积极申报中央、省级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坚持以项目实施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常抽查”制度,常态化调度65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督促指导项目实施,提高资金执行率;结合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流域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等项目为重点,持续加大项目申报力度,2022年我市共申报项目10个、入库率100%,拟申请中央资金3.8亿元。

(三)坚持底线思维,筑牢饮水安全屏障。一是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组织开展5个县级及以上、32个乡镇(千吨万人级)饮用水水源地交叉检查,共排查发现环境问题16个,均已完成整治;2021年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交叉检查发现的12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强化高温干旱天气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加密高温干旱天气饮用水源巡查频次,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日常巡查频次由1次/月提升至1次/半月,组织相关县区开展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测,及时掌握水源地水质情况,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一)推进耕地污染源头治理。一是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在湘东区、芦溪县、莲花县3个县(区)实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与分析,同时,安源区和上栗县正在申报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与分析项目,通过全面摸清耕地污染原因,识别重金属来源并建立源排放清单,为后期开展有效整治提供依据。二是深入排查废弃矿区遗留固体废物。印发了《萍乡市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工作方案》,2022年以来,对9个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开展了排查,通过现场踏勘、资料分析、遥感解译等手段,准确查清固体废物存量及埋深。对排查出的5个存在固体废物的矿区积极申报实施治理项目,以有效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三是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排放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完成了萍乡鑫森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萍乡市精锌化工有限公司、萍乡市利升科技有限公司3家涉镉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原料堆场防腐防渗升级,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二)推进重点单位源头防控。推动了2022年18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义务,并组织专家对其中的6家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回头看”,确保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隐患得到及时整治。以涉重金属行业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推动了萍乡市鑫业饲料添加剂有限责任公司和萍乡市利升科技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实施管道化、密闭化改造,重点区域防腐防渗改造以及物料、污水管线架空建设和改造,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三)推进建设用地规范管理。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通过信息共享、联席会议、出台规范性文件等方式对全市建设用地进行监管,严禁“毒土地”开发利用事件。同时,以关闭、腾退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为重点,动态更新全市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在未查明污染状况前,严禁开发利用。目前,我市共有11个疑似污染地块,均采取了有效的管控措施,未出现违规开发利用情况。


四、2023年水、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江西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为建设新时代美丽江西贡献萍乡力量。

2023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水生态环境方面:一是攻坚国考断面综合整治,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二是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赣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推进实施萍乡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三是持续加强山口岩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四是攻坚袁河、禾水流域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推动棚下(杨村)、龙山口等断面总磷持续下降。五是组织开展工业污染防治和入河排污口整治等专项行动,积极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土壤生态环境方面:一是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以“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为引领,组织相关县(区)谋划、申报项目,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监管,发挥项目应有绩效。同时充分发挥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工作专班作用,利用已有工作基础,整合相关工作成效,真正做到全市“一盘棋”,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今年大踏步迈进。二是切实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强化对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用地安全利用的全流程土壤环境监管,加强对违法违规开发利用行为的执法监管,保障人居环境安全。三是加强高风险在产企业源头防控。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切实履行好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法定义务,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从源头预防在产企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最后,希望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宣传和监督,动员全社会来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打造美丽江西“萍乡样板”。

谢谢大家!


林强:非常感谢欧阳建春副局长的介绍!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发布会所关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好的,现在开始。

Q&A 


江西新闻客户端记者:去年7月以来,全市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给水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请介绍一下,高温干旱期间,我市在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肖毅:谢谢您的提问。2022年,受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河道生态流量明显偏少,水体自净能力急剧下降。为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水源保护风险防范能力,积极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充分发挥全市5个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天候监测功能,每天预警通报,督促各县(区)及时开展排查整治和问题反馈,消除水源地污染风险隐患;同时组织县区开展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水质手工加密监测,确保及时掌握水源地水质情况。

二是强化监督管理。印发《关于加强高温干旱形势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建立水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共享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强化高温干旱天气下重点流域、饮用水源、涉水工程水质管控,同时积极沟通协调水利部门,强化水源水量调度,做到水质、水量双保障。

三是强化执法监管。组织开展2022年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交叉检查,全面排查水源保护区存在影响水源水质的问题共5个并督促各地进行整改,积极消除或降低高温干旱对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风险。加大高温干旱天气饮用水源地巡查频次,日常巡查频次由1次/月提升至1次/半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力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切实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

谢谢!

经济导报记者: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我市在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如何贯彻落实《工作方案》?

欧阳建春: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入河排污口是直接或通过管道、沟、渠等排污通道向环境水体排放污水的口门,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节点。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职责转隶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不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等工作开展。

一是开展排查溯源。2019年以来,我局按照省生态环境厅统一部署,依据相关技术指南要求,积极推动入河排污口排查,目前全市共排查出入河排污口255个,其中袁河、禾水流域入河排污口97个,其他重要江河湖泊入河排污口158个。同时组织技术团队,利用排查成果,依托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开展溯源工作,共绘制了贯穿排污单位-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纳水体的“脉络图”138张。

二是实施分类整治。按照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要求,率先推动袁河、禾水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其中列入规范整治清单6个,目前已完成整治6个,整治率达100%。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每季度组织对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开展监督性监测,发现并及时处置污染问题;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执法监管,严厉打击不按规定设置排污口或不按规定排污、私设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借道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2022年共立案查处涉水环境违法行为9起。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后,我们正在研究制定《萍乡市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下一步将报请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实施。《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条工作原则。即:水陆统筹、以水定岸原则,明晰责任、严格监督原则,统一要求、差别管理原则,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三项主要任务。即:开展排查溯源、实施分类整治、严格监督管理。四项保障措施。即: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督察、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公众监督。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建立健全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排污口长效监督管理机制,稳步推动《萍乡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实施。

谢谢!

安源工人报记者:为深入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我市建立了水环境技术团队,能否介绍一下我市技术团队工作开展情况?

肖毅:谢谢您的提问。为深入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进一步强化水污染防治能力, 2022年7月,我市完成了水生态环境技术团队建设,长驻技术服务人员共3名。团队建设完成后,为我市在水环境巡查管控、水生态质量监测、断面超标分析研判、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无人机航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协助开展污染源排查分析。根据省生态环境厅每日发布水污染源预警信息要求,技术团队及时开展污染源现场监测、排查、巡查及溯源,全面分析污染源成因,及时处置并反馈结果。经统计,2022年,我市技术团队累计使用无人机巡查15次,发现污染源293个,编制溯源与分析报告293份,建立了周简报、月小结工作制度。

二是协助开展高温干旱期间水源地保护。2022年高温干旱期间,技术团队采取无人机航拍巡查和人工现场排查等方式,持续对水源地周边及上游入河排污口、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开展排查巡查,开展水源地水质加密监测和取水口上游水污染物溯源,累计开展饮用水源巡查与溯源3次,为全市应对高温干旱保障水源水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协助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要求高、工作量大,技术团队有效弥补了各县区水生态环境部门人员力量薄弱、专业技术水平有限的短板,为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方面提供强力技术支持。2022年,技术团队协助各县(区)开展19个国、省考断面5km范围内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

四是协助开展国控断面水质监测预警。每月月初或月末对全市7个国考断面进行1次监测预警,综合分析每月国考断面监测数据,提前预警水质超标或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生态环境部门并查找超标原因,为后续水环境治理及环境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谢谢!

信息日报记者:保障人民群众“住得安心”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请问我市在保障人民群众“住得安心”方面有哪些举措?

张奕:感谢您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居环境安全,将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安全利用作为保障人民群众“住得安心”的指标之一,要求“十四五”期间,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用地安全利用率每年达到100%,或者达到95%以上且对存在违规开发利用的地块全部依法处理处罚到位,并督促整改到位。我市主要采取“一考核,二协作,三监管”的方式,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土地供应前督促责任人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格把好用地准入关口,保障全市人民住得安心。

一是强化考核评估。将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安全利用率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目标管理考核等的重要内容,倒逼工作落实。召开专题工作协调会,组织各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就开展相关工作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讨论交流,达成一致意见,推动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对发现不安全利用的线索,及时向县(区)政府、管委会下发督办单和工作提醒函,督促责任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出现不安全利用事件。

二是建立联动监管机制。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定期对全市详细规划调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信息与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共享,两部门共同掌握底数,确保在土地供应前完成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今年以来,完成了34个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我局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印发了《萍乡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评审办法(试行)》,办法对需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情形,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流程,评审流程等作出了详细要求,为开展工作提供遵循。

三是加强从业单位监管。采取线上分享政策文件和线下组织学习等方式,提升从业单位理论水平,借助从业单位信用记录系统对全市相关从业单位进行监管,增强从业单位诚信自律意识和信用水平,2022年,督促2家从业单位对出具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进行整改,对报告质量进一步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从业单位业务水平。同时,为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质量控制,我局将启动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

谢谢!

江西手机报记者:2022年1月,我市入选“十四五”期间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这对于我市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请问到目前为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推进此项工作?

曾庆越:首先感谢您的提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净土”提升攻坚战工作,经过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衔接沟通,大力争取,2022年1月10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的通知》,萍乡被确定列为全国13个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之一。自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由我局牵头,协调各成员单位锚定年度工作目标,采取多项措施为先行区建设起好步、开好局。在全市各县区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目前已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成立领导小姐,印发方案。按照生态环境部的通知,我市立即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市直单位和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9名全国、省内的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同时,委托省环科规划院和部土壤中心为我市编制了先行区建设方案,以市政府办名义印发至全市各部门、各县区,并由各成员单位明确专人,组建了先行区建设的专班,定期开会商讨。

二是积极组织申报项目。项目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指导,为了尽快拉开局面,我局积极组织有关县区、单位申报土壤污染防治方案的中央专项资金,包括耕地土壤防治成因排查分析、矿区历史遗留固废调查和整治、受污染耕地周边沟渠底泥调查、地下水污染防治、农用地安全利用、历史遗留垃圾填埋场整治等。2022年,成功申报了7个中央土壤专项资金项目,其中5个已落实资金,正在实施,2个项目待上级下达资金。今年,又组织申报11个项目。拟通过实施一批项目,全面改善我市土壤环境质量,确保“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三是深入开展污染源的排查和调查。积极组织开展了废弃矿区历史遗留固废排查工作,通过现场踏勘、人员访谈、资料分析、遥感监测等手段,查清遗留固废堆存量。2022年完成了9个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的排查,对排查出的5个存在固废的矿区及时进行治理,目前正在治理之中。同时,组织开展疑似污染地块的调查,对萍乡铝厂、高盛化工厂地块组织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四是积极开展了污染治理。(1)企业污染防治,督促萍乡市利升科技有限公司、萍乡市鑫业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萍乡宝海鲜营养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绿色化改造和提标改造。(2)污染地块防治。扎实推进了萍乡市化工厂场地修复项目,把它作为先行区建设的一个亮点来打造。(3)矿山生态防治。由资规部门牵头,对芦溪县源南乡五个煤矿、湘东区腊市镇冬瓜槽开展了生态治理的修复,源南乡的已初见成效,冬瓜槽的正在开展。

2023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部、省生态环境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继续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先行区建设是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扎手和平台,为了使先行区建设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我们希望全市各有个部门、各县区、社会各界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使先行区建设抓出亮点、抓出特色,给国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


林强:好的,谢谢曾庆越四级调研员的回答,也非常感谢刚才各位发布人的介绍、解读和记者朋友们的提问。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发布单位联系,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