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安源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坚持党建引领,注重问题导向,持续优化网格架构,充实网格力量,健全网格服务,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更有效能、更有温度的基层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抓实基层治理“微堡垒” 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网格化治理领导小组,建立“镇—社区(村)—网格”的三级组织架构,明确党委领导的全镇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领导组织体系,筑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基。科学划分治理网格。按照便于组织、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结合我镇新城区人口密度高、老城区和行政村人口密度低的实际情况,将全镇66个网格重新划分为73个网格和11个微网格,确保治理全覆盖、精细化。组织跟进引领网格。建立健全社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化管理党组织架构,成立城市社区网格党支部25个,党小组29个,城镇社区网格党支部15个,农村网格党支部15个,推动党组织有机嵌入治理经脉。明晰责任充实网格。以村社区为单位,由镇党委书记担任一级网格长,20名班子成员挂点联系73个网格和11个微网格,协调处理网格重点难点问题,将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纳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内容,严格压紧压实网格化治理工作责任。 凝聚各方力量,构筑基层治理“蓄能池” 按照建立“六个一 ”治理体系的要求,坚持汇聚“六方力量”下沉网格,为群众提供精准优质服务。选优配强网格力量。通过“四个一批”,全镇40个城市社区网格配齐了40名专职网格员,73个网格和11个微网格建立起一支近900人的“三长”队伍。部门单位联建网格。严格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村)“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全镇网格共接收15个共建单位787名在职党员,成立了13支网格党员队伍,协调解决小区停车难、堵塞消防通道等便民实事100余件,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万余人次。社会力量融入网格。积极引导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物业公司参与网格治理服务,依托安源红邻里之家、“六社联动”等工作服务机制建立了20支网格志愿者队伍,在疫情期间,东方巴黎一期网格驿站依托“六社联动”机制,发动各方力量运行起网格食堂,为战疫一线的党员干部保障一日三餐。健全网格运行保障。制定镇、村两级应急预案,统筹利用社区(村)办公室用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场所设施建设了应急物资储备点20个,切实完善居民15分钟生活服务圈。充分利用社区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镇党校等平台,加强网格内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处置工作能力。全镇共计建设智能安防小区32个,安装天地网视频监控摄像头240余个,实现网格内主要通道、活动场地全覆盖,数据实时接入镇、社区(村) 综治中心平台,实现全天候视频巡查。 优化服务功能,提升基层治理“真实效” 优化网格功能设置。推动多网合一、一网统筹,整合党建、综治、应急、卫健、民政等多种网格,制定网格事项清单,明确网格工作职责,分区分片绘制网格平面图,公开网格人员信息,实现“一网统管、多网合一”。优化网格台账信息。通过网格员收集梳理多种途径信息,实现精细分类、精准分级,健全完善了各网格信息台账,建立了800余人的网格特殊人群台账,切实做到人数清、位置清、情况清。优化网格服务体系。运行点单、派单、评单的全闭环流程管理模式,完善“社区(村)吹哨、党员报到”的平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驻点单位、党员志愿者等网格各方力量的作用,入户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各类问题事项,自去年以来,通过网格走访收集解决问题和代办事项9500余件,办结率99.6%,居民小区治理效能有了明显提升。在疫情大考期间,全镇73个网格和11个微网格内党员志愿者在网格中主动亮身份、领岗位、作表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6390余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共计1903个。春节期间农村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中,各村网格由村干部包网格片区、网格党员“一对一”联系重点人群,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身边有党、党在身边”。 下阶段,安源镇党委将继续深入实施“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理清工作思路,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做法,积极探索“一网格一策略”,提升网格工作实效。加快推进城镇社区和农村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整合资源推进网格驿站建设,强化“六个一 ”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网格服务能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