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带娃就像是一场修行, 醒了哭,饿了哭,吃饱了还是哭,小祖宗为啥哭全靠自己悟,常常搞的身心俱疲。于是有妈妈感叹:“生了个娃,热闹一大家,累死一个妈。” 但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来讲,哭是他向你表达自己诉求最重要的方式。这个时候,作为新手爸妈就要仔细观察一下,如果你发现哭闹不止的宝宝肚子鼓鼓的像个小皮球、身子扭来扭去、拳头握的紧紧的、还常常伴随吐奶……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很有可能你家宝宝哭是因为肠胀气了。 肠胀气是指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多表现为腹部膨隆,叩之呈“鼓音”,或伴有痉挛性疼痛。 肠胀气有哪些症状呢? 1.排泄异常:宝宝肚子咕咕叫,经常放屁,大便排泄次数异常。 2.睡觉不安稳:易惊醒、哭闹。 3.有吐奶现象:宝宝在吃奶时会进去很多空气,可能会出现胃肠胀气,引起吐奶。 缓解胀气小妙招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身体发育未成熟,易受外邪侵袭,湿热寒邪侵犯人体后,困阻中焦使脾主运化功能失司,脾升胃降功能失常,导致中焦雍塞而腹胀。腹胀的治疗以行气导滞为基本原则,小儿推拿对改善腹胀具有很好效果。 一、 揉天枢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2寸,意为“天地之中枢”,为胃经腧穴。具有破气消胀、消积散痞、升清降浊的作用。 二、揉中脘 中脘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剑突下与肚脐连线的中点,为胃经之募穴,具有健脾益气、调理气机的作用。 三、分腹阴阳 两拇指自孩子中脘向两旁斜下分推之,可以疏肝理气、通腹导滞。 四、摩腹 用手掌掌心位置对准腹部的神阙穴, 顺时针按摩腹部。摩腹可增加消化液分泌及胃肠蠕动,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五、补脾经 以左手拇指、食指二指掐捏住患儿左手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尖推向拇指根,即为补脾经。清补脾经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 六、揉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揉按此处可以健脾益胃、行气消胀、降逆止呕、消食化积等。 除了以上这些妙招外,在日常带娃过程中,新手妈妈们要注意按时喂奶、按需喂养,喂食后,先把宝宝竖抱起来,让他的头靠在大人的肩膀上,然后用手轻拍宝宝后背,以促进打嗝和排气,减少宝宝胀气的可能性。此外,在哺乳期间,妈妈要注意避免吃油腻、生冷辛辣性食物。 有需求看这里 分院中医门诊推拿时间: 日间推拿 :周一至周日 (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00) 晚间推拿:周一至周五 (17:00-20:00) 地址: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分院(人民公园对面) 2楼211 联系电话:17679291280 李霞(微信同号) 医生团队 李霞,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小儿推拿中心主任,中医儿科副主任。擅长中医药结合推拿等外治法治疗儿童鼻炎,腺样体肥大,小儿厌食,便秘,抽动,遗尿,肠胀气等治疗及小儿体质调理。 陈珠洁,女,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专长于针灸推拿,有多年小儿推拿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小儿推拿手法调理脾胃系(如厌食、便秘、腹泻等)、肺系(如小儿感冒、发热、腺样体肥大等)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