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赣湘边社会治理联合体、成立“栗安义警”队伍、建立乡村“唠嗑”小分队……近年来,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扎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区警务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有效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档升级。 为弥补在省际边界治理上存在的空档,金山镇主动对接湖南浏阳李畋村打造了赣湘边社会治理联合体项目。在赣湘边联防联治功能室内,派驻民辅警值守,可随时调取两村沿途50多个天网监控,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同时,由驻村民警牵头联动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建立完善群众说理室、心理服务室、平安志愿者室、社会工作者室等,依托不同服务场景实现多种服务功能,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建成以来调解各类边界矛盾纠纷20余起,未发生重大案事件,促进治安形势稳中向好。 此外,联合体内还设置反诈、禁毒、打击非法生产、交通安全等宣传栏,引导两地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平安知识,向善向上。驻村民警定期到联合体内开展恳谈会,提供政策解答、法律咨询等各类服务,先后解答群众咨询200余次,现场解决问题15件。该联合体已经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金山实践的一大亮点特色。 为创新群众工作,通过群众尤其是热心治安工作的志愿者及时有效地发现治安问题、维护社会治安、服务人民群众,进一步调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创新推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等发展需求,该镇成立了以金山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为组长,金山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的“栗安义警”工作领导小组,推动义警队伍建设的常态长效,激活了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一江春水”。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我们依托‘民心警务’工作室和栗安义警之家,通过整合村级义务巡防队、大学生义警、志愿者、交通劝导员等社会群防群治力量,深入群众着力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金山派出所所长崔元树表示,通过“金山义警”队伍建设,有效化解了警力相对不足的难题,壮大了基层创安的力量,为实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双提升”打牢了基础。 据了解,通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截至目前,该镇已在21个行政村组建21支栗安义警队伍,每支队伍至少10人。栗安义警实行双队长制,各义警队队长均由驻片民警、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同时规范标识和着装,加强了非物质激励。 “打造‘民心警务+栗安义警’共治模式,是金山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措施和有益探索。有效解决了社区警务与基层社会治理‘两张皮’问题,破解了社区民辅警开展社区警务孤立无援的问题。”该镇相关负责人举例介绍,因当地高山村与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接壤,319国道穿境而过,居民641户3135人,各类企业16家,人员流动性大,交通压力大,社会治安相对复杂。通过打造共治模式,2022年以来,该村110接处警矛盾纠纷警情11起,全部在村内得以化解,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村民的实际困难和生活所需,畅通老年人反映问题的渠道。2022年11月,该镇以辖区山明村为试点,依托群众贴心人制度,成立了“唠嗑”小分队,带领村干部与老百姓唠嗑、拉家常,开展唠嗑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和村民唠家长里短、嘘寒问暖中了解民情民意,把群众的被动反映需求变成干部主动入户解决问题,让民生诉求表达渠道更畅通。截至目前,山明村“唠嗑”小分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走访慰问困难老人、困难群众、困难老党员40余人,办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00余件。据悉,乡村“唠嗑”小分队正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向全镇其它村(社区)有序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