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麻山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聚焦阵地建设、模式创新、功能定位,切实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夯实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基础,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组织+架构,全面领导新时代文明实践 为了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扎实开展,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党政办,由一名分管宣传工作的党委委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下辖14个行政村均成立了以村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同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列入村级绩效考核,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按照稳妥推进、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镇域内立体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现已打造了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和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个,实践所(站)针对群众的需求,突出服务群众功能,充分发挥湘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单”服务机制以及iTV智能学习端功能。截止目前,2022年四单服务平台共累计开展230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理论宣讲340余次,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真正树立了品牌,赢得了口碑,聚起了人气。 共性+个性,充实丰富新时代文明活动 一是指导志愿队伍全面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健身体育等活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创新了文明实践活动的工作模式,满足了居民生活各方面需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迎新春 送春联”等活动、组织篮球比赛、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二是涵养文明乡风。深入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推选一批群众认可度高示范引领性强的道德标杆,“中国好人”晏玉萍、“萍乡好人”赖根、“湘东好人”段世兰、吴思军、刘富元、优秀志愿者甘汝萍等人,引导农民群众重义守信、勤劳致富、节俭持家、孝老爱亲;强化榜样宣传,对评选的先进典型,通过文化墙、表彰激励、道德模范巡讲、网络、两微一端专题宣传等方式,对涌现的各类先进典型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三是着力打造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桐田村着重打造书法培训文明实践活动,有效的将乡村书法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志愿者的特长,经常性的开展书法培训文明实践活动等等,寓教于乐传递到群众心中、融入群众生活确保实践所站真正发挥作用。麻山村充分发挥“学习伙伴”和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作用,利用“幸福讲堂”等理论宣讲阵地,开展多形式的理论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激励+引导,突出展示新时代文明成效 麻山镇以深化乡风文明行动为重点,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目前已打造麻山村、连山村、横岗村、桐田村、桃源村五个移风易俗示范点,开展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等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指导各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领导小组,由村级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由书记亲自抓。进一步提高认识,凝聚合力,把治理大操大办摆上重要日程,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二是精心组织,深入推进。指导14个村制定村规民约,要求内容切合村情,简洁易懂好记,可操作性强,做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环境治理、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有效融合。同时,扎实推进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统一的酒席标准,精简丧事办理流程、缩短治丧时间、限制随礼金额、执行遗体火化葬本村公墓山、不请道做法举行迷信活动,除打锣鼓、播放哀乐,不进行西乐、军鼓等礼乐活动。这个改革树立了厚养礼葬、文明节约的社会新风尚!提倡“零彩礼”,或低彩礼(聘礼)。婚宴只安排一次酒席,群众婚嫁负担明显减轻,婚嫁移风易俗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文明、节俭、低碳、和谐的婚嫁新风尚基本形成。麻山镇连山村积极将移风易俗融入文化惠民工程,村里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章程,不定期上门为村民做思想工作,充分发挥村级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室等作用,依托乡贤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组建文艺宣传队、曲艺演出队等,坚持开展“送文化下基层”,切实把优秀文化作品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享受到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如今,“垃圾不下河”“喜事不铺张”等村规民约成为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的“嘴上土话语”,也成为基层百姓争做时代新人的“内心新准则”,做文明人、建文明村已蔚然成风。 三是加大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从扩大正面宣传教育入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悬挂宣传标语110余条,累计发放倡议书500余份,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400余份,利用电子屏、宣传栏、文化墙,不定期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内容,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道德文化等绘上巷道围墙,打造了一批图文并茂、活灵活现的“文化墙”,做“活”乡村文化,育“实”文明乡风。开展现场宣讲,推进破旧立新。发挥各村“道德讲堂”的作用,讲解婚丧嫁娶比阔气、讲排场等陈规陋习带来的不良影响;邀请道德模范、移风易俗等先进人物上台宣讲,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组织镇村干部入户传达宣讲省市各级严禁大操大办、倡导乡风文明的精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入脑、入耳、入心。 四是抓好典型示范,营造文明氛围。在全镇组织“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以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为主要内容,弘扬传统家庭美风”活动,以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为主要内容,弘扬传统家庭美德、现代家庭理念,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引导广大家庭向上向善,以文明家庭的“小气候”温润和谐社会的“大气侯”。发掘和培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以及老党员、老干部等“新乡贤”群体,发挥他们植根乡土、贴近群众的优势,为家乡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做贡献。广泛开展“文化庭院(文明庭院)”,“文明之家”等评选活动,先后推出一批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先进典型,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不断提高公民道德水平。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镇将进一步发挥文明实践所(站)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投入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大意义,引导人民群众崇尚科学文化、破除不良陋习、培育文明风尚,在全镇形成崇尚节俭、崇尚美德、崇尚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