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接娃、健身休闲、看病拿药、小修小补、家庭采购、收寄快递、朋友小聚……15分钟内满足生活所需不再是梦想。近年来,安源镇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生活圈中,书吧、健身、蔬果店、诊所、校园、药房、快递驿站、生活超市、休闲娱乐等各式小区门店应有尽有,不仅畅通了城市经济的“微循环”,也切实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品质,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让群众收获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我们切换四个场景,看看他们和15钟便民生活圈的故事,从中感知幸福中国的前进脚步。 上午8点半,居民李某婷步行10分钟,就将孩子送到了家门口的托育服务中心,放心上班去了。“小朋友们,坐好啦,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在老师和保育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欢快地唱着儿歌,玩起了游戏。“家里的年轻人要上班,白天照顾不了孩子,我们年纪也大了,照顾小孙孙精力有限,小区周边有了这个托育服务中心,离家只有几步路,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居民李奶奶说。为解决部分3岁以下的孩子无法入园、父母没时间照看的问题,安源镇积极打造普惠性托育服务中心,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老人们在社区食堂集体用餐 居民在社区舞蹈室开展文体活动 春日暖阳,微风和煦。安源镇各大小广场上,晨光中都有老年人伴着舒缓的音乐旋律专注地打太极拳的身影,夕阳下还有歌舞队踏着欢快旋律热情地跳广场舞的身影。白天,辖区内老年大学和各社区活动中心都能传出阵阵悠扬的歌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很多老人的子女在外工作。针对此现状,安源镇积极将解决独居老人生活问题纳入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规划,先后在雅典、东方巴黎等小区建成了邻里之家,并在世纪广场附近办起了社区食堂,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急、助医、助托、助乐等服务,社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服务体系渐趋完善。 “白天和老伙伴们一起找找乐子,中午就一起去社区食堂就餐,十分方便,住在这里幸福感满满。”64岁的肖某兰是小区合唱班班长,业余爱好非常广泛。她在小区结识了很多新朋友,老年生活丰富而充实。 15:00的小区门口,一身运动服的居民李某昊手执狗绳牵着心爱的边牧步行来到附近的宠物店,店员热情接过狗绳带到店中洗澡后李某昊穿过马路来到对面的健身房开始了今天的运动打卡。运动结束后顺路到宠物店接上爱犬,并在隔壁蔬果店买齐了减脂晚餐的所有食材,神清气爽的回家了。 “原来选择住在这里只因为上班近,生活上还不是太方便,现在好了,这里一应俱全,出门是广场,5分钟能到达超市,10分钟就可以到孩子学校,15分钟就能到达宠物店和健身房。而且在15分钟路程内,各类小区门店可以满足我们日常吃穿玩乐,看病买药也不用担心,生活越来越舒适便捷。”李某昊说,除了自己能去健身房锻炼外,晚上自己家人还会和左邻右舍一起相约到附近健身广场健身,生活十分舒适。
18:00的御龙湾小区门口,一身职业装束的二胎宝妈陈某洁牵着刚从社区课后托管接回来的小宝,提着新鲜的水果蔬菜和鲜奶满脸笑意地从对面的生鲜优选店出来,和小宝有说有笑地回家。晚餐后仅步行10分钟把大宝小宝分别送到培训机构学习舞蹈和绘画,再约着仨俩闺蜜一起在旁边的甜品店闲坐嘻笑等着宝贝们下班。陈某说“现代生活节奏快,我们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很多时候顾不过来,而且我们年轻人也不想像上一辈人一样让生活只有柴米油盐,我们向往的生活是‘手执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为了满足当代年轻人日益丰富的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安源镇畅通消费“微循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引进什么”的原则,充分整合辖区资源、拓展服务渠道,以群众需求为圆心,步行15分钟为服务半径,合理规划小区门店的业态管理,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幸福账单”。 “15分钟”,标记着时间的尺度,更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温度、美好生活的刻度。作为中心城镇同时也是全市唯一全国文明镇的安源镇在城市建设中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围绕群众最为关心的衣食住行育乐美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按下“加速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