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知识 健/康/科/普/小/课/堂 问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Al6型最为常见。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该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常见于4—9月份。 问 手足口病患儿有哪些表现? 患儿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 ℃左右,部分病人早期还会有咳嗽、感冒等表现。 发热1—2 天后开始出现皮疹,有的患儿还出现口腔溃疡。皮疹不痒,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能出现在臀部。口腔溃疡通常出现在舌头和颊黏膜的口粘膜。有的患儿不出现发热,只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少数3岁以下婴幼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这类病人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 问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有哪些? 该病感染方式多样,主要有人群密切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经水和食物传播等。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内衣以及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问 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应看护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不要用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 3.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4.要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让孩子休息好,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5.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 6.注意做好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粪便,加强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 问 如何治疗与护理? 目前,对于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如无并发症,患儿一周左右即可自愈。 对于手足口病患儿,成人可以做适当的护理工作: 1.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如果发热未退,要让患儿多喝温水。 2.选择柔软的衣服、被褥,及时清洁保持卫生。 3.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因瘙痒、疼痛难忍而抓破皮疹。 4.保持口腔清洁,多漱口。 5.若臀部有皮疹,立刻清理患儿的粪便,保持臀部清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