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溪镇党委书记欧阳凤波 ![]() ![]() ![]() 党建领航 乡村振兴 --芦溪镇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芦溪镇始终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主抓,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强化谋篇布局,走好党建引领“精准棋”。乡村要振兴,组织引领是关键。用好考核棒。自换届伊始,芦溪镇就在全县率先出台了《全镇村级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全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年终村级考核和村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的重要依据。提升组织力。重点抓好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充分发挥“1+10+N”党员联户机制的优势,建立了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一般干部“三包一”联系村制度,形成镇村两级上下贯通、精准施策的工作格局。管理精细化。进一步强化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管理,与村党员干部、致富能手等一起,积极争取资金项目,选准选好产业项目。建立人才信息库,制定科级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吸引和鼓励本土人才服务家乡、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 二是创新“四型”模式,打好村级经济“特色牌”。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采取“四型”模式,不断构建完善项目库,截止2022年,推动43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形成“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农业发展型,采取“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上,东阳村与北京“多美好”集团联营的高端民宿项目,10%的年收入归村集体所有;工业发展型,根据各村工业用地划分情况和引进企业所缴纳实际税收,路行村等10个村去年获得税收返还100.76万元,最多的新田村达31.49万元;资产经营型,通过盘活集体闲置资源资产、异地置业等,拓宽增收渠道。潭田村多方筹资修建一栋创业就业服务楼进行出租,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100万元,并逐年增加;公司服务型,引导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村级集体拓展社会化公司服务。林家坊村利用交通位置优势,由党组织牵头,成立搬运公司,2022年获得服务性收入37.65万。 三是挖掘精品特色,念好乡村振兴“品牌经”。乡村要振兴,品牌培育是动力。芦溪镇积极在全镇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样板村品牌。擦亮绿色生态品牌。全力打造新农村点15个,城乡环境品质得到整体提升。做好与“河长制”“林长制”结合文章,确保了袁河、潭口河、新华河水质长期稳定达标,5.5万余亩森林资源有效保护。唱响东阳“一强三引领”品牌。通过建强基层组织,引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的“一强三引领”模式,融合一产和三产,实现双轮驱动,走上蝶变发展之路,东阳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2022年,东阳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报道3次。今年3月,东阳村作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观摩点之一,并得到省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创新更田红色基因品牌。大力挖掘秋收起义部队在我镇的红色文化,打造秋收起义部队芦溪宿营地旧址党性教育阵地,积极探索推进更田宿营地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教学点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下一步,芦溪镇将坚持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突出重点在培育乡土人才、找准项目、共同富裕上精准发力,全力以赴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当好“领头雁”、做好“排头兵”。 一是注重培育一批乡村人才。通过“三培两带”培育一支“壮大集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引领群众致富”农村人才队伍,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二是注重找准一批发展项目。通过深入落实县委“五个一批”发展模式,加快“四型”模式项目化管理、实体化运作,蹚出一条的“芦溪镇路径”。 三是注重以点带面共同富裕。在全镇实行“镇-村-组”三级党建网格化管理,做好示范带动辐射文章,推广东阳村“一强三引领”和红色教育促乡村振兴典型做法,实现由点及面、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