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廖雅君报道:为弘扬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正确的婚丧嫁娶观念,湘东区麻山镇连山村依托“五老”,打造“三子”工作法,有效遏制了陈规陋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改思想 “五老”参与 给足“面子” 聚焦陈规陋习核心问题——攀比“面子”。连山村结合农村实际,围绕“五老”打造农村“意见领袖”,通过“五老”出席参与“红白事”,抢夺宣传“话语权”,给足“面子”,全面改变群众思想。 选人给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模范先锋带头、典型榜样的作用,采取群众评选等形式,在“五老”人群中,择优选出工作能力强、群众人缘好的带头人,组建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破除铺张浪费、愚昧落后的陋习。 组织给身份。“五老”运用自己德高望重的社会地位,主动参与介入“红白事”,为“红白事”提供仪式主持、策划、账目管理等服务,全程参与“红白事”,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杜绝大操大办、人情礼金等行为,让群众更易接受。 宣传给氛围。村“两委”成员、“五老”成员带头,召开屋场户主会,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制作风易俗倡议书,在各主要道路口或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横幅,营造移风易俗社会氛围。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做移风易俗、修身明礼的表率,让村民切实感受到简朴才有面子,“五老”出席“红白事”才有面子,进一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定流程 完善制度 得到“里子” 聚焦省钱省力省时间——实惠“里子”。连山村从红白事规模、程序、宴请等方面入手,制定婚丧喜事备案、红白喜事操办标准、丧事办理流程指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婚丧事宜提前介入、主动干预、积极引导、严格把关,大力推行文明、健康、简朴的婚丧习俗。 严格申报程序。把好“申报关”。通过红白理事会主动上门服务,宣传移风易俗、红白事改革政策,出具“白喜事”告知书,让村民积极响应并签订婚丧礼俗改革承诺书和操办报告表,全面降低红白事宜的规模和标准。 严格执行流程。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先由事主向红白理事会报告红白事情况后红白理事会向村“两委”汇报后,全面安排红白事宜,最后事情办结后,红白理事会填写红白事备案表,将原来繁杂的流程细分为三个部分十个小项,达到省钱省力省心的效果。 严格事后总结。创新推出红白事总结报告制度。对红白事办理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复盘,全面分析本次红白事的优点和不足,进行针对性提升,并算好节省账目,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公示,树立良好典型。 重监督 扎牢制度 执行“箍子” 聚焦移风易俗的关键所在——执行“箍子”。以村民自治为主,组建“连山村综合治理体”,拉得下“脸面”,打得了“黑面”,确保移风易俗相关制度执行到位。 做好日常监督。连山村综合治理体在承担全村治安巡逻、矛盾调解、扫黑除恶宣传等众多社会治理责任、为红白事维护现场秩序,同时在全村开展移风易俗监督检查,让移风易俗厉行节俭的意识在村民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做好应急处置。面对签订了婚丧礼俗改革承诺书和操办报告表,但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的村民,由“五老”出面进行劝阻,在征得村民同意后,由连山村综合治理体进行对锣鼓队、随礼人群进行劝离,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 乡风是老百姓生活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在“五老”的“三子”工作法下,如今的连山村,“红白事”全部简办,和谐、文明、有序的婚丧嫁娶成为主流,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移风易俗意识深入每家每户,自觉、守礼的社会风貌已然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