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湘东区 查看内容

正在公示!湘东区拟推荐10名移风易俗“五个100”系列候选人

2023-5-23 07:59|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为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先进带后进、以点带面,在全区形成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的浓厚氛围,推动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取得新成效,湘东区通过“做实群议+把好镇审+探索 ...

为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先进带后进、以点带面,在全区形成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的浓厚氛围,推动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取得新成效,湘东区通过“做实群议+把好镇审+探索区定”模式,各乡镇街、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推荐评议,不断推进移风易俗五个100系列群众推荐评议活动持续深入。

近日,湘东区召开了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暨移风易俗“五个100”系列区级评定座谈会,从各乡镇上报的候选人中初步筛选了10名“五个100”系列候选人,并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建议,现将10名候选人,及其事迹公示如下,公示期为2023年5月17日-2023年5月21日。

移风易俗“好家庭”

1.向正光家庭

峡山口街日星社区居民。

1942年出生的向正光是日星社区一名志愿者,为人和蔼可亲,闲暇之余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还帮助社区协调处理街坊四邻日常事务,在附近居民中有较好的口碑。

2022年,向正光八十岁之际,子女们正准备计划为父亲筹办一场热热闹闹的寿宴,可在向正光得知此事后,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办酒。他说:“大摆寿宴给亲朋好友增加了经济负担,如今倡导移风易俗,不搞铺张浪费,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应该身体力行,带头示范,生日简单过下就好。”向正光说完后,子女们积极响应他的提议,全家简单围在一起吃了顿便饭。

向正光的母亲刘玉珍老人,是社区的百岁老人,也是当地有名的“接生员”。在40余年的接生生涯中,前前后后接生的小孩逾2000人。她总是言传身教,教育子孙后代要勤俭节约,多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要回馈社会。说到自己的身后事,她总是说,一定要响应政府的号召,丧事一切从简,不要大操大办,并主动要求销毁棺材。在她的带动下,社区一名90多岁的老人去世后,丧事从简。她的孙子向葵在外地创业,主动为当地社会事业捐款,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2.陈接发家庭

广寒寨乡官陂村人。

自2022年10月80多岁老母亲瘫痪无法自理以来,夫妻两人对母亲关怀备至,精心照顾,真正做到尽孝厚养。

2023年4月,陈接发母亲过世,根据农村的丧葬旧俗,需要设灵堂、聘请鼓锣、大操大办,礼仪也十分繁琐,耗时耗力,还非常铺张浪费。

陈奶奶一生朴素、非常节俭,生前还表示一切从简。老人过世后,官陂村红白理事会工作人员与陈奶奶家人联系,表示对老奶奶悼念,希望家人节哀顺变。同时告知陈奶奶家人推进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的重要性。

家属响应“丧事简办”的号召,没有设灵堂,没有请鼓乐队,没有收花圈,没有设宴席,没有放烟花爆竹,火化后直接葬入公墓山,为村里移风易俗做了榜样。

孝老爱亲“好媳妇”

3.王小连

排上镇北村村人。

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家婆,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孙子。20多年来,她和家婆从来都没有红过脸,一家人在一起相处融洽。

前两年,王小连家婆不慎摔了一跤,导致腿部骨折。在住院治疗期间,她朝夕陪伴照顾,给婆婆擦洗身体,端饭喂药,跑前跑后,不怕苦累。这些看似简单,却要每天做数遍,日复一日地做这些生活琐事。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婆婆平安出院了。

在家婆眼里,她比自己的儿子还亲,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在照顾老人孩子的同时,她还要兼顾自己的小卖部。她帮老人代缴电费,话费、网上购物,有的还送货到家。她还是北村村的志愿者,带领村里的一些村民学习广场舞、锣鼓。她与家人、邻里从不发生口角,她贤惠,孝顺,聪明能干,乐于助人,团结邻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媳妇”。

4.陈圣华

老关镇红星村人。

陈圣华于1998年嫁到文华均家。她勤劳致富,相夫教子,从不计较得失。为了全家都过上好日子,她想方设法学习粉刷,不仅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她操持,还要跟丈夫一起去外面打工,贴补家用。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是好景不长。过了没两年,公公开始生病,持续了近两年,花费不少钱看病,紧接着两年后就过世了。在这期间,不仅花光了所有钱,且欠下许多外账,她不得已便和丈夫一同去南昌打工还债。

2018年10月13日,陈圣华的丈夫突然口齿不清,进而昏倒在地,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全身瘫痪。

自2018年以来,她全身心去照顾病重的丈夫,供养两个读书的女儿和婆婆。她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她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妻子”二字的内涵,她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婚事新办“好公婆”

5.文述年、尧艳香夫妇

麻山镇连山村村人。

文述年、尧艳香夫妇的儿子文豪与媳妇曲彩凤在4月30日在家里举办了婚礼。在婚礼前夕,村两委就上门向他们家宣传婚嫁移风易俗,倡树婚嫁文明新风。新婚夫妇响应国家婚嫁新号召,婚礼仪式简办,不要排场,简单朴素,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观。他们简单温馨地举办了酒席,没有复杂的流程,酒席未铺张浪费,只办理了13桌。

新婚夫妇表示:婚礼虽简,但情味更浓!


6.刘彦财、王惠连夫妇

腊市镇竺园村人。

87岁的刘彦财是一名党员。他平日里对儿孙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能为党争光,不能给党抹黑”,他的孩子们也始终铭记教诲,爱岗敬业,坚定立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王惠连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现已八旬高龄的她与儿媳共同生活了20多年。她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儿媳,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娶来个儿媳,就是自己多了个闺女。

她没有像一些婆婆,媳妇进门后就安享晚年,而是全力帮助,做好坚强后盾。儿媳打趣说:“儿子不见妈妈可以,不见奶奶不行。”儿媳刘小凤也是村里的好党员。

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家庭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互相理解。他们家用实际行动,破旧立新,抵制不良习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不要彩礼“好岳父母”


7.刘光辉、廖自萍夫妇

麻山镇连山村人。

他们的女儿刘怡“零彩礼”出嫁,践行婚嫁新风气,做新时代婚俗改革践行者,为新时代女性树立了文明婚恋观。

刘怡经同事介绍和昌先生相识相恋。随着对彼此的了解,两人都认定了对方并决定谈婚论嫁。当时村里一直在宣传移风易俗、喜事新办,提倡婚嫁零彩礼。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和村两委也上门宣传移风易俗相关政策。刘怡把“零彩礼”的想法告知了父母。

父亲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女儿出嫁,不要彩礼,并且婚事一切从简。令男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提及彩礼时,岳父母直接拒绝了,并告知了女儿的想法,祝福他们说:金钱不能衡量一切,你们幸福美满才是我们最希望的。

五一假期,两家人就开始高高兴兴地筹备了婚礼。刘光辉“零彩礼”嫁女儿的事迹被村民传为佳话。


8.王相文、肖淑萍夫妇

排上镇北村村人。

王相文夫妇育有一儿一女,儿子还在读书,女儿王礼琴在惠州市工作。2021年,27岁的张金超和24岁的王礼琴机缘巧合之下相识,历经相知、相爱,随着感情升温,两人于今年谈婚论嫁。

“我觉得找对象,只要男孩子踏实肯干、真心付出,两个人的性格脾气合得来,在一起过得开心幸福,日子会越来越好。”王礼琴说道。当时张金超也才开始工作,积蓄有限,王礼琴不想给他和他的家庭那么大的经济压力,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随波逐流,做一名“零彩礼”新娘。

让两个年轻人感到高兴的是,“零彩礼”的想法同样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和支持。“现在村里经常来和我们宣传移风易俗,零彩礼是追求平等、文明的体现,也是减轻孩子们家庭负担、保障婚姻稳定的需要,这和我们两口子的想法不谋而合。彩礼、陪嫁是给别人看的,孩子们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王相文说道。

两位新人于今年4月30日举办了一场婚礼,这场婚礼既没有婚纱,也没有车队,没有大操大办,攀比讲排场,只邀请了双方家人、亲戚朋友参加。随着移风易俗工作在湘东的推进,左邻右舍不仅没有说闲话,还夸他们家喜事新办好处多。

弘扬新风“好理事长”


9.向建华

峡山口街日星社区红白理事会理事长。2020年度荣获江西省“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

2019年,社区一位90多岁老人过世,依据当地传统,老人去世后,需大操大办7天以上,并且还会请“八仙”抬棺,不进行火化。当时,湘东区推行移风易俗新政策,向建华同志立即赶到现场做家属工作:“大操大办不仅浪费钱财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引发的浪费、攀比问题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还会上社区移风易俗红黑榜。如按社区要求,由社区红白理事会统筹安排丧事,社区的移风易俗专用音箱、白花和黑纱等白事用品不仅免费给逝者家属使用,并且殡葬过程中涉及各种费用,社区也会进行1000元的补贴。”最终,家属同意一切从简置办丧事。

近年来,理事长向建华同志还高调推出“划菜单”服务,菜品太贵或不符合要求,红白理事会上门规劝办席人换成平价菜品。同时,向建华同志全力打造移风易俗馆,利用红白理事座谈会、“三会一课”、“屋场贴心会”、户主会等服务阵地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建设好家风家训和姓氏文化长廊进行宣传,入户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宣传移风易俗典型,开展各种移风易俗文艺汇演、趣味宣讲、接力签订倡议书等活动。

2023年,社区有3起丧事取消摆办酒席,2起高寿酒宴取消办宴,1起喜事改为旅游结婚,其它14起酒席都是按社区移风易俗的标准进行置办。


10.赖仕清

下埠镇胡家村南竹坡自然村村民理事长。他于1992年11月入伍,2001年10月退伍,曾在海军某部队装备部服役,当过战士、班长、志愿兵。

2017年,他筹措资金20余万元对南竹坡自然村进行改造提升。在生态环境慢慢得到改善之后,身为理事长的赖仕清开始琢磨起怎么改变村里大操大办的风气。赖仕清和红白理事会的成员决定首先从发放移风易俗问卷调查入手,广泛征集群众对于婚丧嫁娶以及其他各类宴会的看法,根据村民反映的情况,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的章程。同时,他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

赖仕清和理事会成员们以高考学子升学宴为突破口,创新举办了“拒绝升学宴请,共树文明新风”集体升学礼。2022年,他的儿子考上了大学,主动表示“比起升学宴,不铺张浪费有仪式感的集体‘升学礼’更有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我要向父亲学习,争当文明新风的推动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