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业务一直做不赢,我们正计划在包装基地新增生产线,添置设备,提高产能。”“五一”小长假期间,在老关镇前进村的永达包装厂内,工厂负责人汤道友穿行在生产线的各个工序上,对坚持岗位的工人们表示感谢和慰问。
老关镇是全国茶叶包装行业耳熟能详的包装小镇。二十个世纪八十年代,老关人敏锐地捕捉到市场信息,利用当地随处可见、生长于乡野、毫不起眼的芦苇,创办了第一家生产芦苇秆茶叶包装盒的工厂,拉开了一个产业的序幕。如今,从老关起步的包装行业,在萍乡地区逐渐枝繁叶茂、开枝散叶,衍生出了两个包装村庄、60余家包装企业,近千名包装从业人员。
汤道友是老关包装产业近30年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刚从学校毕业的他进入叔父的包装工厂,先后在压痕成型、木板成型等不同岗位历练;2007年,他前往广州做包装盒贸易;2010年,在外面转了一圈的他回到家乡办厂后,仍然把焦点聚焦在茶叶盒上。
“包装产业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根根血管都是如此。”说起包装产业产供销链条的点点滴滴,汤道友的话如打开的水龙头滔滔不绝。据他介绍,茶叶包装产业,不论是产业链中上游的泡沫、纸浆、纸袋,还是产业链下端的制盒、制瓶、制罐、彩印等,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前进人的足迹。经营的产品除了茶叶包装盒,还广泛涉及月饼盒、食品盒等其它包装类型。“技术成熟是一方面,产业链完备更重要,只要是我们需要的,目前都能在前进村找到货源。这为我们节约了很多成本。”
据悉,老关镇前进村共有村民家庭580户2800人,其中有大大小小的包装企业近40家,从事包装产业的村民达400多人。目前,村两委已经将老碳素厂的一处闲置土地平整出来,改造成包装基地,届时前进村包装产业的产能产值都将翻倍。
和前进村以户为单位不同,邻村的檀梓村的包装产业布局则以规模企业为主。安源包装便是其中之一,安源包装的创始人张均长更是萍乡包装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推动力量。
1999年,在其它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张均长,看准包装行业的广阔市场前景,与人合伙创办包装厂。初涉行业,他也遭遇了不少挫折,但他没有退却,而是果断调整经营思路,很快便打开了市场局面。随后,他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壮大自己的企业,成为萍乡包装行业向前发展的引领者:2002年,用木板替代芦苇作包装盒的原料;2008年,引进纸板代替木板,并引进印花技术;2010年,联合同行引进印铁厂和制罐厂,填补了江西没有印铁业的空白;2014年,扩建工厂,引进国际先进的自动化机械装备,实现全自动化,产能质量大幅提升。
自己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张均长积极布局行业发展大计。2009年,经多方奔走,他牵头成立萍乡市包装商会,并众望所归地当选首任会长。
当选会长后,张均长感觉担子更重了。为了推动萍乡包装行业进一步发展,张均长从产业链上游牵头引进炬日纸业,一举解决包装用纸的瓶颈问题,朝产业链下游拓展包装品类,使包装产业链条更加完备、齐全。同时,从2017年开始,他连续四年积极参与组织中国·萍乡茶叶包装文化博览会,全国各地的材料、制品、机械、包装、印刷、设计等产业链环节的厂商齐聚一堂。湘东区委、区政府更是出台配套政策,高起点、高规格推进打造湘东区“创意包装文化产业园”,推动湘东包装产业朝全国最大的包装产销基地不断迈进。
如今,湘东包装在全国各地设立销售营业网点300余个,其中纸品茶叶包装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5%以上。起源于老关的湘东包装产业,正积蓄力量,走出萍乡,走向全国,朝着成为全国包装行业的区域中心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