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阮阅有诗《湘东驿至萍乡》云:萍乡路与醴陵通,溪上长亭草木中。行尽江南有山处,门前隔水是湘东。在文人骚客的笔底下,湘东是一座静谧安详的江南水乡,让来往的旅人寄情山水,留连忘返。 水,是湘东的灵魂。萍水河蜿蜒流淌,在湘东休养生息之后,又施施然一头扎进湖南,最终归于湘江。在湘之东,又一衣带水,湘东的得名,由来如此。逝者如斯夫,这条河,载动着时光,穿插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哺育着一河两岸的万千子民,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倘若水有记忆,她该回想起清澈的童年,为一群光着屁股的孩子诠释什么是无忧无虑。然后,用鱼翔浅底的平和,点亮波光粼粼的星夜。或是用落日熔金的景致,为荷锄而归的农人披一身霞光,尽情地把缕缕炊烟刻进乡愁。 这是一条干净的河该有的样子。 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条现实的河,总会经历坎坷,挫折,甚至苦难。她的境遇,与人类休戚与共。如果没有保护,仅有攫取,一条河自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她不能自净,惟有自尽。譬如,湘东河,因为工业的繁盛,她牺牲了美丽,从一河碧水变成了一河臭水、一河污水。我想,她是落寞的,再没有孩童在其中畅游时的言笑晏晏;她也是孤独的,再没有如诗如画一般的渔舟唱晚。 这是一条河为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自然的河流不能抗争,她只能默认,只能兀自悲鸣,不舍昼夜。 当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吹拂神州大地,湘东河迎来了命运的华丽转身。这里的人们,为一河清水对赌,用今天的美,偿昨天的债、造明天的福。如果说,湘东河过去曾饱受的伤害,是不可避免,那么,她现在的修复与新生,是众望所归。 当湘东河恢复元气,一座城便灵动了起来。在江口,鸬鹚烟云、廊桥清风,满船清梦压星河;在浏市,浮桥涌波、古街新兴,一杯清茶抚凡心,更兼有鼓槌劲敲、号声齐响、龙舟竞渡,这条河终于“活”过来了。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五月里的湘东,漫野桐花如雪。湘东河倒映不出蜕变湘东的所有景致,但却能无声地吟诵她修饰过后的容颜。荡涤一身尘埃,湘东河静静地奔流,像一座无字之碑,立于一片热土上,立于一群人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