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上栗镇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群众贴心人”长效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的“五社联动”机制,将全镇23个村(社区)划分为357个贴心网格、165个综治网格,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目标。 
"刘书记,我的电动车停在楼下被偷了,能帮我通过监控找找吗?”近日,家住上栗镇滨河社区滨江华府小区的居民杨女士一脸焦急地来到社区求助。社区工作人员立即通过智慧社区平台锁定该辆电动车遗失时间点,同时联系派出所调取路面监控合力追踪,仅用半小时就将电动车物归原主。
"社区人少事多,如何精准提供服务,是亟需破解的难题。”滨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露介绍,社区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在全区安装800余个监控摄像头和智能安防门禁系统,将监控数据全部连接汇总到智慧社区平台,让所有人员、车辆有迹可循,社区安全性显著提升。 在“技防”构筑起社区“安全网”的同时,滨河社区将全区14个小区划分为10个网格,安排网格员当好基层治理“移动探头”,让居民从有诉求找不到反映渠道到有情况找网格员反映,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居民“家门口”。

"现在网格里的居民有诉求在微信群反映,我都会第一时间跟进解决,每个月能收到10余条诉求。”滨河社区网格员林检说道。

在乡村,网格员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在上栗镇水源村,30余名网格员成为“多面手”,既是政策宣传员,又是秸秆禁烧督导员,打火员,还是民意收集员,“村里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网格员逐一到村民家中解释说明,村委会在每一个村组召开屋场贴心会,如今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在与泉塘村、达塘村建设上栗镇‘泉之源’田园综合体时,网格员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召开了数场屋场贴心会,第一时间解除了村民对影响水田灌溉的担忧。”谈起网格员对村里工作开展的帮助,村党支部书记江宗如如数家珍,“近年来,村里实施了村道'白改黑’改造提升工程和水渠改造工程,安装了400余盏路灯,帮村民做了不少实事,村干部开展工作的底气更足了。”

行走在社区,奔波在乡村,上栗镇一个个网格员用双脚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通过一个个小网格提供贴心服务,托起服务群众“大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