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双“一号工程”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江西省教育工会开展了2022年江西省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创建活动。经过申报推荐、严格审核、综合评审等层层择优选树,安源区"甘坚名师工作室"被命名为2022年度“江西省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是由名师领衔、以成为名师为奋斗目标,以个人兴趣和专长为发展方向,实现“名师引领,团队合作,全员提高,资源共享,均衡互补”的教师专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型教师群体。名师工作室建设是省教育工会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旨在充分挖掘、培养基层学校的优秀教师团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进而提升基层学校的教学质量。 携手耕耘 追梦前行 ——甘坚中小学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 甘坚中小学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以来,工作室按照“围绕名师、搭建平台、全程参与、培育骨干”的建设思路,以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为载体、以基于具体问题情景的导师指导下成员全程参与为形式,积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解决学科教学难题,发挥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重点做好课题研究、教师培养、示范辐射等工作,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促进全体成员的快速成长,带动区域信息技术课程的常态实施。 一、基础设施 工作室在安源区教育局和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中心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本工作室拥有一间高3.5米,面积达30平方米,相对独立、宽松的专用工作场地。工作室门口设有“安源区甘坚中小学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醒目标识牌,办公室主墙面设有“掌握信息技术 点燃智慧人生”“创客文化”“信息技术学习”“公告栏”四块专题文化墙面。工作室配有办公桌椅10套,复印打印机1台,希沃65寸触屏教学一体机1台,办公电脑1台,学习电脑2台,路由器1个,扫描仪1台,投影仪1台,文件柜1个,能够进行信息化办公和学习,确保了教育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发展规划 为确保本工作室的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有效推进,充分发挥工作室在教学教研科研中的带头引领,辐射示范作用,特制定《工作室三年规划》《工作室管理制度》《工作室成员工作职责》《工作室工作计划》《师工作室工作实施方案》《工作室领导小组职责与任务》等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工作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示范引领 课堂展风采,引领促发展。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每次展示活动都充分发挥了工作室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校与校、师与师、师与生、课与课之间的桥梁,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每一次活动,都是一种锻炼;每一次研讨,都是一种收获;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突破。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有效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助推教师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工作室成员在每一次展示活动中都有精彩汇报,大家分享的内容都结合了个人学科特点,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入手,既有成功经验分享,又有学科探索。每一个工作室成员有个人目标,有集体意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带动身边的年轻教师共同进步。 四、专题讲座 工作室利用教师培训、经验交流、校本教研活动等开展专题讲座、研讨多次,向青年教师传经授道2019年在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中开展了《新时代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内涵和路径》专题讲座、2020年在省市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培训会中开展了《以小课题引领成绩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专题讲座、 2021年新教师培训中开展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策略》《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教学与科研》《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探索》专题讲座,2022年在信息技术教师经验交流中开展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python基础培训讲义》专题讲座。 五、课题研究 工作室特别重视科研平台的搭建,提倡人人参与教育科研,做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工作室成员主持参与《小学机器人创新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新媒体背景下智慧作业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乡村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及培养策略研究》省级课题3个,主持参与《基于“研学旅行”优化学校德育特色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应用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利用微党课提升区域内党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研究》《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研究》市级小课题4个并圆满结题。众多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学模式转变。工作室成员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已茁壮成长,硕果累累! 六、特色课程 工作室课程开发包括校本课程的概念界定、开发目标、课程类别、评价标准、课程编写的要求与规范,工作室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为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开发出了《计算机基础知识》《邂逅Python》《智能机器人》《平面设计》具有特色的课程,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活动资料 工作室全体成员每年至少参加三次集体主题活动。提高工作室成员自身素养、打造终身学习型教师、坚守学习思想阵地,工作室还灵活制定活动方案,通过不同角度、深度、维度开展阅读,撰写读书心得、记录读书笔记,从自身的阅读经历出发,启迪读书智慧、畅谈读书感悟。书香氤氲,妙语相伴,一个个名家故事、一段段教育名录、一条条教育建议、一句句内心感言、一本本读书笔记、一篇篇读书心得,从各位教师的口中娓娓道来,体现了阅读智慧、展示了读书成果、增进了交流共享、增强了互促共进。“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掷地有声的读书信条萦绕耳畔,深入人心。 八、成绩成果 工作室成员发表论文6篇,论文获奖9篇;录像课获市一等奖4个;优质课获区一等奖3节;教学案例市级2件,区级2件;课例获市一等奖3个;课件获市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指导学生省级竞赛一等奖10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2人,市级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指导9名青年教师参加市级课件、微课、课例比赛期中市级一等奖4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培养青年教师为区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