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 萍西革命烈士纪念公园 长6.3米、高1.4米的摩崖石刻 静默庄严 虽经岁月剥蚀 “抗战到底” 四个字仍清晰可见 一旁拾级而上 萍西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冢 连成一线,古朴幽雅 “每年清明前后,我们排上所有学校的孩子们,都会有组织地到这来祭扫并进行研学教育,一方面加强孩子们的红色教育,另一方面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到更大的平台去学习、去看世界。”看到一些鲜花祭品被风吹散,排上镇政府工作人员走上前,拾起、整理,然后恭敬地摆放在墓碑前。 据考证,1938年10月,鳌洲中学700余师生为躲避日军侵害,从萍乡县城迁址排上镇石甲坊村继续教学。在此期间,鳌中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抗战宣传活动,书写抗战标语,表演抗战戏剧,发表抗战演说,踊跃捐资捐物支持抗日战场。“抗战到底”摩崖石刻,正是鳌洲师生1939年4月时,在原古代采石场石壁上愤慨而作,以示全体师生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这种大型的抗战标语在江西境内较为罕见,是不可多得的抗战历史珍贵文物,为中国军民抗战留下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每次来到这里,2013年度中国好人、萍乡市退休老干部、排上石甲坊人、80岁的陈彬生老人总是激动不已。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排上人,“抗战到底”四个字不仅刻在石壁上,也牢牢地刻在了陈彬生的心底,无论走到哪里,这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他,不论是求学过程中,还是参加工作以后,甚至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以后。2004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休后,陈彬生回到家乡,全身心投入农村教育事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筹资56万元,加上政府财政拨款30万元,高质量重建石甲坊小学,从点滴处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和陈彬生一样,被摩崖石刻“抗战到底”精神激励的排上人,八十多年来前赴后继、层出不穷、一代又一代。据不完全统计,自1939年有石刻以来,排上镇先后涌现了油画女杰张自嶷、军旅教授陈宾发、煤炭设计元老陈洪益、萍乡文坛名宿张自旗等知名人士、乡贤近百名;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排上镇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尤其是自2021年中央提出“双减”政策以后,排上镇党委政府更是不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在大力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摩崖石刻历久弥新的优质教育理念、坚持到底品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教育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百年大计不断纵深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排上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近年来先后投资1500万元完成排上中学二期改造工程建设,投资500万元完成10所小学的运动场、校舍提升改造,投资400万元完成各校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投资180万元完成全镇各小学附属幼儿园提升改造、兴建劳动实践基地和安防“四个一”建设工程,全镇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焕然一新。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与时俱进。2021年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排上镇逐渐培育并形成了大路里小学的创客特色教育和金种子文化、排上中心小学的篮球文化、红星小学的农耕文化、桥头小学的桥韵德育文化、石甲坊小学的花卉文化等特色教育文化,排上镇的适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特色教育。 随着一系列基础教育举措的推进,排上镇教育工作多次得到省、市、区各级嘉奖:红星小学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排上中心小学获评省“三色”教育先进学校;排上中心校获评先进管理单位;中心幼儿园获评优秀幼儿园;大路里小学被评为“十佳”目标管理单位;大路里小学创客特色教育案例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双减”校内提质增效典型案例;排上中心小学篮球特色课间视频被评为省“双减”优秀案例;大路里小学校长王绍兵受聘为市第三届基础教育科研中心组专家并荣获萍乡市“最美人物”称号,排上中学李佳欣获2022年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并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宋庆龄奖学金。 萍西烈士陵园效果图 “今后,我们将加大与相关学校的合作力度,将摩崖石刻红色印记打造成萍乡学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实践基地。”抚摸着石壁上“抗战到底”遒劲有力的一笔一画,排上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对这一红色历史遗迹的传承与打造,推动排上教育更加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