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服务站真是太方便了,走两步就到,在这里能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还能和邻里街坊、网格员一起聊天,说说身边的大事小情。”后埠街城北社区居民李阿姨笑着说,“我每周都会过来,和邻里街坊一起唱歌跳舞,还能和书法爱好者一起写字画画。”为提升群众的居住幸福感,后埠街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幸福360工程”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末梢向楼栋、单元延伸,变“群众跑腿”向“上门服务”转变,实现群众诉求不出楼栋、不出网格,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方联动显初心,畅想新生活 “终于装上电梯了,别栋的都用好几年了,太高兴了!”金典社区8栋一单元的赵姐开心的说。因为车道影响,金典城有近20个单元未能加装电梯,这可急坏了居民们,社区多次召开物业、业委会联席议事会,邀请相关单位到现场勘察设计,研究最佳方案,并提交小区居民议事会讨论,听取居民意见、完善维修方案,终于通过改变电梯载重、容积率,使面积改小五分之二,成功解决了困扰居民的“拦路虎”。 以往的金典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服务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就会产生“很难管”“我不管”“管不了”等扯皮管理乱象。针对这个问题,后埠街让社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各方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充分利用“居民议事”制度,加强沟通协调,让居民大事小事自己说了算,极大地改变了目前网格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在自治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事分流更省心,解决网格事 穿好红马甲,记好工作日志,微信运动步数超万,这是金典社区退休党员陈焕根的日常。网格员每天4小时在网格内走访,发现隐患立即“吹哨”,社区党委对收集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并在4小时内形成问题清单。“大事、小事、私事”三事分流是后埠街网格员们在近几年网格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按照轻重缓急、隐私程度对事项进行分流。大事由网格长流转至社区党委甚至街党委;小事由网格长牵头在网格内解决;私事由居民在“网格驿站”自己解决,社区、网格提供情理方面的协助。“我家门口就有一个网格服务站,有什么事直接去那找网格长或者微信联系一下网格员讲一声就行了!方便得很!”家住柑子园社区的居民刘阿姨说道。 一个引领更放心,一站双直达 后埠街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着力搭建以街党委为核、15个村社区党委(党支部)为纬、68个网格为经,形成了“1+15+68”的三级网格党组织管理体系。设立网格党支部68个、网格党小组16个,全部覆盖到68个村社区网格上,做到每个网格都有1个党支部或党小组,每个网格都有一座坚强战斗堡垒。 同时,后埠街充分发挥地域广、驻街单位和“两新”组织多等优势,组织辖区13个社区与34个驻街机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党建结对共建协议,将大量的单位人吸收成为基层治理的“服务员”,积极发挥共建单位参与社区网格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后埠街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和“暖新蜂巢”,把支部建在家门口,积极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将群众的烦心事变成共建单位的心中事,去年以来,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 648 人,认领微心愿 46 个,开展为民服务活动500余次,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大小困难150余个。 一支队伍更齐心,融合赋新能 “以往只有我们小区老人志愿者在做,现在的力量更多元化了,而且有在职党员的加入,事情更好办了!”金典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小李坚定地说道。为了让更多的力量融合进网格,后埠街根据社区治理实际,在充分依托现有社区“两委”成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基础上,将多方力量融入基层治理中。通过在职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 100 余人组成的普法队伍,下沉社区网格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解、治安防范等,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社区还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五色花志愿服务队”“六老党员志愿服务队”“一长四员院落服务队”等多元参与的社区服务队伍,及时解决社区居民的烦心事、操心事,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