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青山镇积极探索自治、共治、智治“三治经”,构建村民自治、多网合一、数智赋能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加码”。 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粮食是个大问题呀,以前为了吃饱肚子,家家户户都种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耕地却大多荒了,我提议免费发放稻种,鼓励大家积极种粮。”近日,温盘村村部会议室内热闹非凡,村民代表大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村民代表杨召飞提出免费发放稻种,解决耕地撂荒问题,这个议题当场被全票表决通过。 村民在友邻茶社内喝茶议事 村民自治是青山镇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的一个重要手段。该镇始终坚持“一张网”主体基调,利用“智慧党建”大数据平台、村民微信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载体,定期开展屋场座谈会、小组议事会,让村民主动参与村级治理,构筑起“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自治新格局,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邻里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氛围更加浓厚。 疏通社会治理“毛细血管” “我腿脚不便,孩子们都不在家,社区非常照顾我,经常有志愿者上门送饭菜,还帮忙把家里收拾干净,真的很贴心!”在八一社区,网格员走访慰问独居老人时,还会帮助他们与在外工作的家人进行线上交流,实现社区与家庭共同守护,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加上“双保险”。 志愿者走访慰问独居老人 社会治理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青山镇实施“网格+”扁平化治理新模式,将辖区划分为1个总网格、13个片区网格、67个村居网格,由基层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村(社区)干部、优秀党员、小区楼栋长等任网格员,通过划片包干、设岗定责,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为群众织就一张群防群治“幸福网”。 网格员走村入户向居民进行宣传 同时,整合综治、司法、“小萍帮办”等多支力量下沉至网格,做到“矛盾纠纷调处在网格、安全防范宣传在网格、社情民意搜索在网格、利民便民服务在网格”,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网格化治理的协同共治格局,真正实现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 植入社会治理“智慧芯片” “以前经常加班到很晚,最怕走夜路,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装有摄像头,社会治安更好了,安全感满满。”“现在通过这个智能摄像头,我在外工作也随时可以查看家里的情况,再也不用担心家里老人的电话打不通了”……在网格服务群里,这样的点赞话语接连不断。 在数字化“加持”下,青山镇整合综治、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打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依托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诉求、议事、调解、平安建设、扫黑除恶、宣传发动、为民服务联调联控机构,制定“一心为民,只跑一次”服务清单,全面实施“地网工程”全覆盖视频监控网络、智能安防系统等智慧化手段,实现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社会服务管理。 如今,青山镇在群众家门口和重要场所、路段都安装了监控探头,9个开放式小区均已按“智能安防小区”要求完成升级改造,镇域治安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