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安源区召开全区2023年安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区委书记李水清主持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邱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区领导黄卫东、龚云华、向建良、陈丽、叶建交、叶继辉、袁子安、黄国晖、陈水香、叶方、谢晖、刘宗峰、严楠、陈琪出席会议,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镇街委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分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第一阶段,传达学习了全国、全省、全市《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文件精神并研究贯彻落实意见。李水清强调,一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形势,全面检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根子上找准症结、纠治整改,坚决筑牢全区安全防线。二要扎实开展排查整治。要突出精准执法,对高危行业加大监管监察执法频次。要灵活执法方式,更多采用“四不两直”、明查暗访、交叉互检等方式,深查安全隐患和整改情况。要强化执法震慑,通过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取得实实在在效果。三要压实整治工作责任。要全面做好各自行业、领域和区域的专项行动方案制定、工作推进、督查检查、汇总上报等工作,将此次排查整治工作责任压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不折不扣完成此次专项排查整治行动。 会议第二阶段,听取了关于安源区高坑镇茶园村非法加工烟花爆竹问题的调查情况汇报。李水清强调,一要依法依规处理。对有关问题,要根据问题的性质情况,对照法规依据一五一十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二要举一反三排查。认真梳理完善烟花爆竹加工行业运输、制作、销售全链条流程,及时堵塞漏洞,从根子上杜绝非法加工烟花爆竹问题的发生。要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为契机,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事故等方面风险隐患,及时化解整治,确保问题归零。三要抓实网格化治理。要切实发挥好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作用,强化微网格员、社区村组“三长”队伍建设,压实排查问题的责任,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畅通上报问题的渠道,切实以高效灵敏的基层触角,前移防患风险的安全关口,夯实安全生产的平安之基。四要压紧压实责任。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要求,扛起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抽查检查、到点指导,切实以勤勉积极的作为确保问题隐患归零。对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会议第三阶段,组织了关于应急预案桌面推演、项目演练的应急管理专题培训。李水清强调,一要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要防止麻痹、侥幸、经验主义、路径依赖思维,坚决消除各种不正确、不到位的思想认识。要认识到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坚持生命至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要强化源头风险排查整治。应急管理最关键的环节,是“排查并及时治理隐患”,要结合网格化治理,抓好宣传教育,进行深入梳理,排查“不放心点位”,根据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在日常工作中消除隐患。三要强化应急演练完善预案。要适时开展各类专项应急演练,做到真“练”,而不是作秀的“演”,根据演练情况,修正完善区各类应急预案;各镇街、各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在区总体预案的前提下,根据辖区、行业管理的特点,按照“指挥体系是否顺畅”“责任体系链条完整全面”“应急措施具体管用”三个核心要求再完善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看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管得住。四要强化现场应急处突能力。一方面要加强物资保障能力,配备与“防大灾、抢大险”相适应的救援设备和先进设备设施,增强“即调即用、即用即保、快速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人员队伍建设能力,确保快速、高效、合理处置突发情况,一旦出现险情,能及时反馈报告。同时,要把握事件本质,当机立断、牢牢把握应急处置的主动权,依法依规处理好权威信息发布、群众关切回应、宣传舆论引导、社会秩序维稳等工作,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防止连锁灾害和衍生风险的发生发展。 邱伟在讲话中要求,要总结演练工作经验,促进演练成果转换。要通过演练真正提高在重大自然灾害当中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本领。要制定应急演练工作指南,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演练工作开展。同时,各镇街要加强点位的监测力度,做到便民、为民、利民。要修订完善各项预案,提升预案衔接效能。要在综合演练的基础上,对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进行评估,做到各级各类预案规范统一、相互衔接,专项预案与总体预案有机结合。要推广先进适用装备,提升抢险救援能力。一方面,要加大基层应急救援抢险装备配备力度,配备与“防大灾、抢大险”相适应的防洪抢险抗旱及地震等地质灾害大型救援设备和先进设备设施。另一方面,要着力构建“自我保障、协作保障、区域保障、模块保障”的全域联动综合保障机制。要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提升自救互救意识。一方面,针对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部分人员对装备使用不熟练的问题,要按照实战标准和实训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做到“真训、实战、严考”。另一方面,针对部分群众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要拓宽宣传教育渠道,普及各类知识技能,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筑牢应急管理和抢险救援的人民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