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的部署要求,根据江西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首届江西新时代乡村振兴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安排,通过县(市、区)自荐,设区市推选的方式,共收到各地报送的案例396个,涉及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就业帮扶、村集体经济、庭院经济等多类型案例。经有关专家学者评审,评选出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乡镇30个、村级100个,其中,高坑镇茶园村入选优秀案例,为安源区唯一入选案例。 萍乡市(8个)
活用“积分银行” 激发乡村治理新动力(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万龙山乡茅店村) 茶园村 茶园村位于高坑镇东北部,为江西省“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村域面积共9平方公里,有耕地2200亩、林地5000亩,属于安源区最大农业村。全村有24个村民小组,共927户3374人,其中有劳动力人口1824人,实现就业1500左右。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02人,已全部脱贫。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6名。 一、规划先行,谋划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高坑镇在市委“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及区委“三区同振、城乡融合”战略部署下,提出打造“产业转型工业重镇”和“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双轮驱动战略,并启动了高坑镇北部片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建设,打造20公里环线,实现北部7村连片发展。同时,在充分掌握村情民意、多次深入一线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高起点编制北部茶园村、裴家村等“多规合一”村庄规划,重点打通茶园村一条道路,串联三个片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聚焦民生,大幅提升基础建设 为大力改善村部基础设施,茶园村新修了从320国道直通村部2.5公里的Y045道路,并完成大石组到金盆形组道路“白改黑”1.5公里沥青铺设工作,大幅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打破交通约束发展的瓶颈,并接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现全村所有小组通自来水,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的用水难题。同时,修缮灌溉山塘6口,修建水渠2000余米,完成黄茅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效防洪抗旱,促进农民增收。 三、蓄势赋能,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该村坚持以产业振兴及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持续增强自身发展“内生动力”,并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谋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方式。一是持续巩固农业基础,依托禾顺农业合作社,投资300余万元,流转耕地1000亩、林地150亩,种植水稻、脐橙、西瓜、花生等,合作社目前年销售额200余万元,为村集体新增集体收入20余万,解决脱贫户4人、农户11人就业。二是积极引进高效农业,引进投资3000万的彩化苗圃项目,一期流转土地300亩,建成后将吸纳100余名农户就近就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以上。引进投资500万的肉牛生态养殖项目,计划年出栏500头以上。三是助力产业融合发展,由区农发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在茶园村委会周边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计划引进花蝴蝶、黄家将等特色加工企业。同时依托禾顺合作社,发展大米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 四、塑型铸魂,培育乡村振兴文明新风 2022年,高坑镇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现实和村民需求出发,投资800万元,率先在茶园村布点美丽村庄建设,并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形成“轴两环” 的格局,“一轴”即沿华能专线道路为中轴线,“两环”即环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2.8公里和环人工湖2.3公里环线,采取共建共享的模式,扮靓一圈最美庭院,打造一条漫游环线,建设批临湖亲水民宿,现已基本完成,打造了跃湖涵洞、亲水平台、静直林、垂钓台、菁龙井、听林轩等多个景观节点,村庄面貌大幅改善。通过屋场贴心会、村小组会等形式,号召党员、群众支持并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行动,引导村民形成爱护环境良好习惯,引入社会资本对20户脱贫户庭院进行提升改造,拆除违建2000余平方,整理菜土菜园20余亩,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形成示范带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