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28 14:50|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乡村振兴一线,驻村工作队肩负组织重托,冲锋在前、履职尽责,抓党建、强队伍、解民忧、兴产业、美环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彰显担当作为。
为全面展现新时代驻村第一书记风采,“芦溪党建”特推出“驻村干部话振兴”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进驻村第一书记们的日常,感悟他们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
强组织,兴产业,积极作为显担当
芦溪镇东阳村驻村第一书记 朱光玉
朱光玉,男,197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西省委老干部局驻芦溪镇东阳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朱光玉同志率驻村工作队到村以来,与村支“两委”团结协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牢记职责使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东阳村乡村振兴工作。
东阳村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吴国,邻楚国,历承吴风楚韵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林木葱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资源丰富,1930年,湘赣苏区在东阳开辟了第一条地下交通线,设立了东阳红军交通站,交通站在湘赣苏区革命战争期间做出了突出贡献。朱光玉同志到岗后,积极走访县镇等主要领导,对接相关部门,整合多方资源,在邀请专家学者对东阳进行细致考察与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村实际情况,立足“红古绿”三色文化,依托东阳村背靠武功山5A景区,旅游公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生态优良的优势,充分运用税收返还政策,明确树立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工业的“东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总思路,深化产业融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是将“机关标准”植入驻村工作全过程。朱光玉率领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始终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第一位遵循,忠实履职,狠抓工作落实,对标省委老干部局机关党委打造模范机关要求,努力打造让党和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模范村委会。二是将“群众标准”植入办事服务全过程。用心、用情、用力聚合东阳干部群众,用群众标准来衡量为民办事服务实效。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托付的事,做到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音。主动协调市县有关领导,对接国土相关单位,为村中200多户存在农村房屋漏办、错办房屋不动产证问题的村民进行上门办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是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反复走访32户脱贫户95人,落实好脱贫户社保、就业、金融和教育等各项帮扶措施。二是坚持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秋雪蜜桃、草莓等产业1200余亩。会同县、镇和村支两委招引“5020”项目百世德,带动1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人均增收1500余元,与北京“多美好”企业联营民宿,唐樟咖啡馆是全省第一家建立在乡村的咖啡馆,成为乡村振兴网红打卡点。三是坚持把推进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主动靠前调解村民矛盾纠纷20余件,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问题10余件。建立“1+10+N”党员联户机制,让党员下沉网格里,融入群众中。四是坚持把提升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坚实保障。着力整治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等突出问题,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通过安装污水处理管道3000米、填埋电线电缆600米和房相改造80余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电稳、水清、景美、人悦”的生态画卷。五是坚持把“党建+”模式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亮点。每月组织村内党员学习,学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相关会议精神和政策文件,按需优化了党组织设置,健全了村党总支议事规则等制度,为组织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