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萍乡市区30多公里的高坑镇泉江堰小学,有一位普通又阳光的80后教师,他就是年轻党员胡双健,他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一批批稚嫩的乡村幼苗,用满腔的热血谱写自己人生的诗意乐章。他不仅荣获了全省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又入选了2019年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名单,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青年教师。 参省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 2009年,胡双健大学毕业,顺利考取了我省第一批“农村特岗教师”,被分配到赣州市上犹县安和学校任教。2012年,胡双健参加全省教师统招考试,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安源区,成为泉江堰小学的一名山村教师。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不管在哪里,胡双健都虚心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每次学校有相关的教研活动,胡双健都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且总能给其他老师带来耳目一新的亮点,学校的教学教研也因此“一石激起千层浪”,不断推陈出新。 2016年6月,胡双健参加我市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由于教学有新意,被选拔代表市里参加全省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接到这一消息,胡双健觉得荣耀更觉得自己肩负重任。胡双健一边完成自身教学任务,一边为了准备省里的参赛反复磨课。那些日子,为了备好课,胡双健除了查阅教师用书,回到家还会上网甄选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设计、观摩名家大师的课堂实录。另外,他还挤出时间到区教育局接受教研员的指导,到其他学校试讲,并结合教研员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教案和课件,整整一个礼拜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一两点。 一路汗水一路芬芳,2016年5月,胡双健执教的语文课《普罗米修斯》荣获全省小学优质课一等奖。 课题研究实现学校零的突破 胡双健班上有个叫黄慧琳的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姐妹俩都在泉江堰小学读书,跟着外公外婆生活。胡双健见黄慧琳热爱文学和朗诵,而且有着甜美清脆的好嗓子,就特意加以培训。这也正好符合胡双健课题组的课研要求,一举两得。 地处偏僻乡村的泉江堰小学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一片空白。为了实现零的突破,胡双健自告奋勇报名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会。经与成员反复研究,其《农村小学低段亲子阅读实践研究》项目在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中成功立项。 胡双健和课题组考虑到学校存在很多留守儿童的情况,想办法筹资建立“爱心书屋”和“图书漂流站”,为学生打造了一个“温馨·舒心·静心”的书香校园环境。胡双健还精心筹划,号召班主任动员学生家长重视亲子阅读活动,通过多渠道去联系镇、村级等各界志愿者帮助留守儿童开展阅读帮扶。 2017年7月,在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读书活动中,胡双健指导学生李建宇获得征文比赛一等奖。 2018年11月,学校课题组成员联系彭泉村村委会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之“走进农家书屋”。在亲子阅读环节中,课题组成员和爱心志愿者们当起了“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一对一地对接在场的留守儿童,与其共同分享一段温馨的阅读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