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老关镇红星村葡萄柚基地内,一颗颗饭碗般大小的葡萄柚挂满在枝头,青翠欲滴,煞是可爱。 2021年春节过后,受疫情影响,温汝深耕六年的葡萄柚项目面临资金链断裂危险。老关镇经多次反复讨论,决定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对其进行帮扶。2021年3月份,首批46万元衔接资金注入后,项目恢复生机,圈养牛猪、散养鸡鸭、畜禽粪便循环利用的生态种植格局得到加强。生态循环体系建立后,葡萄柚的口感越来越好,2021年下半年,葡萄柚开始在萍乡市场脱销。 2022年,为进一步把项目做大做强,老关镇继续追加衔接资金75万元。利用该资金,温汝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100亩,又在种植基地增加水肥系统,数字种植水平不断提升,产业效益愈发明显。今年,温汝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前往莲花县学习林下套种黄豆的技术。目前,黄豆套种已经在葡萄柚产业项目中进入实施阶段,葡萄柚项目日益成为老关镇乡村振兴的龙头项目,成为越来越多村民共同富裕的依靠与盼头。 近年来,老关镇通过巧用、活用衔接资金,在将重点放在诸如红星村葡萄柚基地这种潜力巨大的项目上外,不忘同步推动其他产业项目的稳步发展,为一批特殊困难群体注入“活水”,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敞。 “有事做,有班上,真的很开心。”位于二鲤村的萍乡安晴工艺品有限公司绣花车间里,2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赶货中。剪着一头短发的谢飞,正用剪刀一一挑除十字绣上突出的线头。谢飞是名残疾人士,从未出去工作过。去年6月份,老关镇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注入安晴公司工艺品车间,她被安排进入车间工作。开始,大家还担心她能否适应这份工作。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谢飞不但很快适应,而且还干得得心应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衔接资金的使用上,老关镇的另一个关注点落在那些能够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切实可行帮助的项目,以实现对困难群体的“志智双扶”,谢飞所在的安晴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安睛公司自2016年落户以来,帮助20多名女工在家门口工作顾家两不误。2022年,得知企业负责人有意把浙江工厂全部搬迁回乡后,老关镇相关负责人连夜赶到工厂与其促膝长谈,果断敲定为其申报衔接资金。随后,利用这个项目,老关镇在全镇范围内协调介绍五个劳动能力缺乏的脱贫户就业,为五个家庭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扶目标。 目前,老关镇共22户脱贫户、监测户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受益,获得家门口的工作岗位,收获自食其力的劳动喜悦。 衔接资金的收益分配,是政府和村民关注的焦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老关镇坚持全镇一盘棋、分配差异化、受益广覆盖原则,建立镇级统筹分配机制,按照4:4:2的比例将资产性收益分别用于全镇脱贫户监测户补助、村级公益性基础设施支出、公益性岗位补助,并对各村、各户实行差异化分配,既减少了村级项目收益分配的风险,又兼顾了没有产业项目的村,还保证了全镇所有脱贫户和监测户的收入,使得项目收益分配更加公平公正。 苏翠玲家庭即是这种分配方式的受益家庭。2020年下半年,苏翠玲的小女儿突然检查出恶性淋巴瘤、白血病,高昂的检查和治疗费用,给了这个原本不错的家庭“沉重一击”。老关镇将其纳入重点监测对象,并进行健康、就业、教育、产业全面帮扶,享受防贫保险20万元、为两个孩子申请低保、为两个老人安排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岗位,给苏翠玲安排村小的代课老师工作,同时,又在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分配中,安排她家参与所有项目的分配,全力帮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翠玲家庭的困境。 2023年2月,老关镇对2022年度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进行资产性收益分配,全镇79户脱贫户、监测户全部参与分配,加上村民的劳务工资,累计58.7万元。 “目前我们有9个产业项目,先后投入上级衔接资金319万元,23位脱贫户、监测户在其中获得一技之长,同时有12位脱贫户、监测户入股经营主体,达成‘联农带农’的多方共赢效果。”老关镇党委负责人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