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市妇保 查看内容

院庆专栏-学科篇|守护新生,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发展纪实

2023-7-21 17:15|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妇幼芳华七十载 踔厉奋进新征程学科发展纪实2023年我们迎来了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建院70周年,70载的耕耘与奋斗,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与发展,记录了一代代妇幼人的奋斗历程。值此之际,我们将推出【妇幼芳华七十载 踔厉奋 ...

妇幼芳华七十载 踔厉奋进新征程


学科发展纪实


2023年我们迎来了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建院70周年,70载的耕耘与奋斗,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与发展,记录了一代代妇幼人的奋斗历程。值此之际,我们将推出【妇幼芳华七十载 踔厉奋进新征程*学科篇】,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妇幼人用心用情讲述的学科发展史,拼搏奉献史。

这里是

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在这里,

有最娇弱的生命,

也有最坚强的守护,

在这里,

医护人员用爱与责任,

救治着一个个小小的生命。



01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科室规模逐渐壮大


作为江西省卫健委第三批省市共建学科、第一批省级新生儿特色保健专科、萍乡市第二批重点学科、萍乡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发展的历程,充分体现了全体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不抛弃、不放弃、全力以赴”的初心和传承。自建科以来,新生儿科在科室规模、专业技术、团队建设、优质服务、社会担当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多项技术填补全市乃至全省空白。


发展历程

FAZHANLICEHNG



1984年

新生儿疾病的治疗最早始于此时,当时儿科抢救室配备了2台暖箱,用于收治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硬肿症。

90年代末期

逐渐开始治疗新生儿基础疾病,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



2000年

组建新生儿疾病医疗组,在儿科病区设病床8张,实行有陪护理。

2003年

新生儿科正式成立,开设病床25张,其中NICU病床10张,并设立了静脉营养配置室。



2006年

新生儿科调整病房,病区面积达500余平方米,病床增至30张,并配有独立的配奶间、沐浴室、专属隔离病房等。

2013年

医院整体搬迁后,从最初的2台暖箱发展成为目前具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区、新生儿普通病区、早产儿病区、新生儿隔离病区、家庭参与式病区的完整专业体系,病区面积1400平方米,建立了40个生命岛。



 目前,新生儿科承担着全市绝大部分危重新生儿生命救治的任务,科室配有新生儿专用有创及无创呼吸机16台,新生儿专用监护仪40台、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仪20余台、亚低温治疗仪、医用一氧化氮治疗仪、新生儿眼底筛查仪、床头超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血气分析仪、床头摄片机、经皮测胆仪、新生儿专用急救转运车等先进设备。



02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专业技术日益精湛

建科以来,新生儿学科团队攻坚克难,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项目,把国内外本专业最新理念、最新技术应用于临床。

2001年开展了简易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2003年起即承担萍乡市全市及周边地区新生儿急诊转运工作;

2004年完成萍乡市首例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2005年进行了首例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

2006年率先在市内开展了新生儿换血术,现已完成新生儿黄疽换血100余例;

2013年成功开展了新生儿PICC置管;

2016年,开展脐动静脉置管术、早产儿精细化护理技术;

2020年开展了全市首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并在全省率先开设了家庭参与式护理病房;

2021年开展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治疗重度肺动脉高压、亚低温治疗HIE,同年开展了新生儿腹膜透析术,并成功救治了一例26周先天性肺结核早产儿,填补全省空白。

科室平均每年收住新生儿1600-1800例,平均治愈好转率达94.88%,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休克、DIC、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气漏、新生儿肺结核等危重症及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机械通气与呼吸管理技术水平日益成熟,高频通气的开展为呼吸窘迫综合症及气漏的成功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新生儿内环境管理、早产儿肠道内外营养管理等新理念的引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ENSURE技术)、新生儿腹膜透析术、新生儿换血术、脐动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技术的成熟运用;新生儿听力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等技术的开展;袋鼠式护理、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早产儿治疗期的开展;早产儿母乳喂养、儿童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及高危儿管理的推行;新生儿外科手术的开展等,使早产儿的救治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并实现了最低出生体重550g,胎龄最小24周加3天的早产儿救治成功的突破,大大降低了我市新生儿的死亡率及伤残率,为提高人口素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50g宝宝照片)



03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团队建设锻造精尖力量


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在医院的支持及历届主任的带领下,践行着“不抛弃、不放弃、全力以赴”的初心和传承,发扬团队精神,凝心聚力、奋楫笃行,谱写着一曲曲生命的乐章。



首席专家

龙博文

儿科主任医师,儿科首席专家,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营养专业委员,江西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江西省预防委员会儿童保健委员会常务委员,萍乡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萍乡市儿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三十年,技术全面、经验丰富。擅长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尤其在早产儿、危重新生儿的临床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学科带头人

瞿运萍

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医学硕士。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部长,新生儿科主任,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预防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医学会新生儿分会常务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新生儿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儿科工作3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危重新生儿及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新生儿外科术前术后管理的救治工作。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及新技术项目,发表SCI及国家级专业论文20篇。


全科医护人员共计40人,目前拥有主任医师2名,主任药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15名,护士3名,护工2名,其中新生儿专科护士2名,拥有硕士学位者3名。科室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先后派医护人员到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NICU及德国进修学习。科室在科技兴院、科技兴科方针的指导下,把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完成省市级科研十余项,发表本专业论文50余篇。临床课题研究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积极引进,孵育出一系列成熟技术,形成了强有力的技术优势和显著的专科特色。



04用心呵护,用爱浇灌,优质服务托起生命摇篮

新生儿科守护的都是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离开父母怀抱来接受治疗的小生命,科里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扮演着这些小生命的“临时父母”,在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也把浓浓的爱给予到每个小生命,用爱、用责任、用专业守护着他们。

2020年4月1日,新生儿急救转运团队历时27个小时,往返1000多公里到贵州省铜仁市转运了一名28周的早产儿,因担心路途颠簸引起患儿颅内出血,一路上都是由医护人员抱在怀中。经过50多天的救治,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小生命顺利出院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同年一名武功山挑夫的早产宝宝,出生胎龄只有25周,体重800g,在新生儿科住院4个月,住院期间全科人员帮忙在平台筹集医疗费用,出院后,因考虑孩子家庭经济困难,全科人员又集资赠送宝宝奶粉至孩子两岁,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增添了喜悦。科室也一直和家属保持联系,跟踪宝宝的生长发育,目前宝宝健康成长,已进入幼儿园,与同龄小孩无差异。


0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践行社会担当


近年来,新生儿科采取会诊、查房、讲课、坐诊等多种形式,帮扶基层医院发展新生儿科;接收基层医护人员进修,指导基层医院窒息复苏技术及新生儿疾病的救治,充分利用新生儿学科优势,实行危重症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为基层培养人才,提高本市新生儿疾病的救治水平。与此同时,科室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向群众普及新生儿护理常识及新生儿疾病防治知识。新生儿团队每年开展关爱早产儿“有爱、有未来”的主题活动,让社会了解这群弱小的生命,并增加对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治疗的信心。新生儿科服务领域涵盖了萍乡市三县三区及宜春澧陵等周边地区,过硬的医疗技术、精心的护理、真诚的态度,使无数个家庭因患儿的痊愈重获欢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