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当年建院之初的披荆斩棘,到新世纪迎来的飞速发展,再到新时代医院发展的蓝图日益清晰,萍乡市妇幼保健院70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妇幼人”的努力和奋斗。她/他们每一个人的“一小步”,最终汇成医院的“一大步”接着“一大步”。值此70周年院庆之际,我们推出《妇幼芳华70载 踔厉奋进新征程*人物专访篇》,倾听“妇幼人”为医院发展而接续奋斗的故事。 本期人物介绍 Character Introduction 刘明 1984年4月-1997年8月 任萍乡市妇幼保健院院长 刘明,女,儿科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36年10月生,祖籍上海。1959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疗系,是我市儿科创始人之一。1984年4月-1997年8月任萍乡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科江西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萍乡分会常务理事及儿科学组主任、市科协常务理事等职,从事儿科临床和妇幼保健工作40余年,潜心研究,从临床观察、治疗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开展的“地甲病高发区新生儿低钾预防研究”科研项目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撰写的3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发表或参加学术会议交流。 担任院长期间,坚持从严治院,以德服人,全身心投入工作,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力推广“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儿科医生进产房”以保证新生儿的健康等措施,医院荣获了“全国爱婴医院”称号。 1985年她当选为中共江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党代表,1988年她当选为江西省第七届人大代表、江西省妇联第七届执委,1993年当选为政协江西省第七届委员,她先后获得“全国妇幼卫生先进个人”、省市“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 她作为儿科资深专家,古稀之年仍然满怀热情坚守工作岗位,为萍乡妇幼健康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视频采访 • 问答对话 在您调入我院工作前您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过往的经历对您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我1959年从苏州医学院毕业后,在“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号召下,怀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心愿,服从国家统一分配,离开了我的故乡上海,来到革命老区江西参加建设祖国宏伟事业,当我踏上萍乡这块红色的革命土地后,老区人民在解放斗争中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英勇精神鼓舞并教育了我,使我树立了工作信心,在当地人民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忘我工作精神的感召下,我留下来了,我要一辈子为老区人民服务。1960年,我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报名去了萍乡万龙山垦殖场卫生院,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此期间,我不但提高了业务水平,也增进了与老百姓的感情,更让我懂得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人生的价值”,为此我为实现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而努力奋斗了一辈子! 您1984年担任医院院长,当时医院百废待兴,门诊楼是40年代的砖木结构,破烂不堪,危机四伏,1995年开始您带领全院职工共同努力,终于在1997年7月建成了一栋高达11层,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的妇保幼保健综合大楼,请问您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难题?又是如何一一克服的?让您难忘的事情有哪些? 答:1984年我调入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担任院长职务,从一名儿科医生走上领导岗位,这是我人生中的重大转折,我深知责任重大。从医院临床业务工作转向医院管理工作,从以前人家找我看病,转变到我走向社会工作。首先,我努力取得各级领导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视,经常向他们请示汇报工作,让他们了解到在卫生工作中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支持,引起他们的共鸣。 医院老门诊楼是全省最为简陋、条件最差的,在多方努力下,新大楼建设在1995年得以破土动工。在房屋基建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资金严重短缺,时任市长程安东、副市长刘必栋、市政府秘书长尹兆书、市卫生局局长张君涛多次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现场来处理房屋基线划定、确定医疗用房面积,协调做好周边相邻单位的关系,将我院建设纳入市政府工作计划,同时我们医院领导也是分工合作,建楼伊始,我虽然已59岁,已到退休年龄,但我丝毫没有考虑这些,带领工作人员踏上了艰难的筹资路,上北京、去南昌向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也向市内有关单位求援,并得到了资金及物资上的帮助。 在近2年的大楼建设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事情我至今无法忘怀。当时分管卫生工作的胡慧贤副市长10多次亲临工地视察、听取汇报,为医院筹措资金出谋划策;院领导在筹资过程中率先垂范带头捐款,全体职工也自觉捐款;职工家属及社会各界慷慨解囊,仅半个月就收到捐款7万多元;基建组工作人员狠抓质量关主动加班加点;我们的韩振云书记确诊肺癌晚期后仍一心扑在工作上,1996年除夕前还拖着虚弱的身体到市财政局请求增加拨款,以解燃眉之急,七天后他就带着他未能实现大楼竣工的夙愿离开了我们。他的事迹也激励着全院职工更加努力工作,1996年3月大楼顺利封顶,1997年7月综合大楼落成开业。我们终于圆了自己的梦,第一次有了自己建造的现代化的妇幼保健大楼! 您挚爱儿科事业,是萍乡市儿科的创始人,经您诊治的儿童不计其数。但您的亲人都在上海,请您谈谈作为儿科专家是什么信念让您放弃安逸的退休生活一直坚持留在萍乡这块热土,并在临床一线工作到77岁高龄? 答:是“感恩”。虽然我在萍乡工作了一辈子,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都归功于各级领导的培养和医院职工对我工作上的支持,以及萍乡人民对我的信任,我退休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仍然留在医院工作,继续发挥余热,实现我“人生的价值”,我很欣慰我把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献给了我的第二故乡——萍乡。 目前医院正在筹建儿童医院,请问您对医院的未来有什么展望和建议吗? 答: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儿童美好的明天,在萍乡建立一所儿童医院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我曾经的梦想。如今,你们圆了我的梦,真的非常感谢你们!但我也希望全院干部职工继续发扬医院的优良传统,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萍乡广大儿童健康保驾护航!预祝儿童医院早日投入使用,造福萍乡人民。同时我也会养好身体来参加儿童医院的开业庆典! 谢谢各级领导对我的关怀、培养,全院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也感谢萍乡的父老乡亲对我的厚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