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9日,由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省生态环境科学与规划院、萍乡学院等5个单位,共10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莅萍指导我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工作,并召开座谈会。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处处长张英剑陪同调研。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根铭、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磊参加座谈会。 专家组主要对我市实施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的矿区和实施修复治理的污染地块现场,以及严格管控类耕地周边进行踏勘和工作指导。在湘东区腊市镇冬瓜槽矿区、巨源煤矿和芦溪县源南乡思古塘矿区、上埠镇垃圾填埋场污染源清源整治项目现场,专家组对矿区历史遗留固废处置方式和评估矿区固废整治对保护周边耕地的效果提出详细建议;在湘东区下埠镇和莲花县升坊镇、神泉乡严格管控类耕地现场,专家组仔细查看了周边灌溉水渠,并走访了潜在的工业企业污染源,分析耕地污染途径;在萍乡市化工厂污染地块和莲花县汇广源污染地块现场,专家组提出施工注意事项和后期管理建议。 座谈会上,有关县(区)政府和市级部门汇报了当前工作困难和具体帮扶请求,专家组一一进行了解答,并指出,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是一项工作任务,要聚焦生态环境部下发的“四清单”和市政府印发的建设方案,以完成考核任务为底线,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坚持同向发力,按照“边实施,边总结”的工作思路,及时梳理、报送工作成效和问题困难。土壤污染防治落脚点在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方面,萍乡市要立足百年煤都地方特点,研究煤矿开采和耕地污染的因果关系,实施好一批耕地污染源源头管控和治理项目,讲清楚矿区历史遗留固废整治与耕地保护的故事。同时,萍乡市作为全国13个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之一,还要在创造亮点上下功夫,从宣传推广一批典型案例和制定印发一批技术规范等方面施策,形成一套萍乡市土壤污染防治模式,为其他同类型城市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提供萍乡经验。 张英剑强调,目前,萍乡市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进度总体偏慢,成效不足,萍乡市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迎头赶上,一是要压实工作任务,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事关省、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市政府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市生态环境局要充分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调度通报机制,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将先行区建设任务和日常工作进行融合,积极参与到先行区建设之中;二是要写好受污染耕地“断源”文章,萍乡市受污染耕地比例居全省第一,从耕地“红斑”区入手,以最快速度找出污染源,以最低成本整治污染源,以最短时间呈现治理效果。三是要深化总结汇报,及时将工作成绩和疑难困惑与上级部门沟通汇报,获得上级部门最大支持力度,依靠专业技术力量推进先行区建设。 张磊表示,本次专家咨询委员会活动的开展非常有意义,部、省专家莅萍指导,与各责任单位进行面对面交流,指点迷津,为我市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拨云见日,下一步,我市将坚决落实上级工作要求,进一步聚焦工作重点,凝聚工作合力,提升防治技术,创新工作制度,优化项目包装,强化沟通汇报,力争实现工作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