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薄促弱类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荷尧镇党委书记 黄新亮 荷尧镇探索村党组织引领下的强村富民公司模式,整合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探索好公司运作新模式、产业发展新路径、带民致富新办法,实现集体增收、村民共富。 抓好试点示范 结合湘醴林有限公司、楚航包装等本土企业资源优势,在荷尧镇善山村试点成立“善山强村富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以市场化经营为导向,规范运行机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助推集体经济发展,持续提升带农致富能力,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延伸产业链条 依托“善山强村富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以湘醴林公司为基础,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链”接上游养殖产业,鼓励群众种养蔬菜、鱼、鸭等食品原材料,为联农惠农探索有效路径;“链”接下游市场销售业,通过增加实体店和网络销售渠道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产销对接更精准。目前湘醴林食品有限公司新增蔬菜、水产生产加工生产线,产品更加丰富,现已拓展线下实体店30个。 群众就业增收 引导鼓励群众以固定资产、劳务输出、土地资源、自营产业等量化入股,实现群众“入股分股金、劳务挣薪金、合营得利金”,构建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强村富民公司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面向村民进行招聘,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通过强村富民公司已经带动村内20余人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增收2000余元。 下一步打算 鼓励村民、企业认购“强村富民”公司股权,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公司运营,开通本地产品的抖音、淘宝直播间销售渠道。提炼经验做法,形成符合实际、富有成效、可学习、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在全镇进行推广。 提质增效类 持续推进“三长三联”模式,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荷尧镇完善“三长三联”模式,健全“片长-网格长-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体系和“湘邻一家亲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综合服务”平台,推行“大组长”制,实现“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组织领航 成立荷尧镇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力量、资源、阵地、机制的多重融合,健全“三长三联”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骨干中的党员比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锚定“把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这一目标,以荷尧村为试点,探索推行“大组长制”,试点打造党群网格驿站。目前荷尧镇10个村(社区)已全部通过召开户主会、党员大会等方式,推选出片长、网格长和党员中心户,并在爱心帮扶、治安巡逻、纠纷调和等等方面发挥作用,激活了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平台助航 完善“湘邻一家亲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和问题“反映—处理—督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机制。在信息平台受理群众诉求基础上,组织指导“三长”深入到群众中,开展政策法规宣传、信息诉求采集、矛盾排查化解等工作。建立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对平台汇聚的信息数据开展综合分析研判,补好社会治理漏洞、补齐民生服务短板。截止目前,通过群众微信小程序反馈,平台共收集问题300余条,问题解决率达到90%以上,线上线下同步联动,基层治理的效率明显提升。 制度护航 对“三长”实行“一户一走访、一月一梳理、一事一落实、一季一考评、一年一评议”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推动解决民生关键小事,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鼓励“三长”在为民服务、环境整治、文明宣传等工作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三长”人员提名为“最美片长”、“最美网格长”、“最美党员中心户”等荣誉。 下一步打算 完善“三长三联”模式,用好管好三长队伍,完成“大组长制”试点工作,普及“湘邻一家亲”微信小程序,着力解决“村(社区)以下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上传下达不够畅通、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等问题,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供稿:党建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