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甲肝、乙肝,大家都不陌生,但殊不知,在肝界其实有“爆肝病毒五兄弟”,除了甲、乙肝外,还有丙肝、丁肝和戊肝。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外号“饼干”,但实则杀伤力毫不逊色于乙肝的五兄弟之一——丙肝。 爆肝病毒五兄弟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什么是丙肝? 丙肝是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急性期临床症状大多轻微,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慢性感染丙肝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02 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丙肝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等途径传播,其中经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握手、拥抱、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肝病毒。 03 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以无症状感染为主。很多患者可无症状地发展数年,往往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检查出了丙肝,如常规检查、体检时、输血、手术前的常规检查时。 急性丙肝患者一般多表现为近似于流感症状,常见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等症状,个别病人偶尔会出现呕吐,伴有肝功能转氨酶的异常,少数病人出现黄疸;慢性丙肝患者也会有乏力感,较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还可能会有右上腹不适和沉重感;其他的症状还可以有恶心或关节痛,黄疸很少发生。 04 怎么知道是否被感染? 检测!检测!检测! 丙肝感染者大多数无明显症状,最直接、最科学的方法是到医院做丙肝抗体检查(抗-HCV检测),对于抗体阳性者,进一步进行丙肝核酸检测,以确定是否为现症感染,一旦确诊丙肝,立即到正规医院,听从专科医师的指导进行规范治疗。 目前丙肝感染检测有丙肝抗体(抗-HCV)和丙肝病毒核素(HCV RNA)两大指标。HCV RNA是感染后最早能被检测出的指标,在感染后1-3周能被检出,丙肝抗体直到2-3个月才能被检出。 05 如何预防丙肝? 预防关键是提高对丙肝的认知,对于未感染者要避免或减少高危行为,如共用注射器吸毒、输血、在消毒不正规的场所纹身、穿孔、针灸等。如已发生高危行为,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应的检测,做到早诊断、早检测、早治疗;一旦发现感染丙肝病毒,及早到正规医疗机构确诊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