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江西萍乡湘东区种植的4.6万亩水稻夏季制种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这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趁着晴好天气,当地种植户正抢时间、赶进度,通过“机械+人工”组合,赶花授粉,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的结实率和产量,实现丰产丰收。 上午10点多,在排上镇荷塘村的水稻制种田里,“赶花人”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顶着烈日,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赶花”作业,利用无人机扇叶产生的风,把父本花粉吹散出来,传给母本稻花授粉,使母本结籽壮籽。 据无人机赶花飞手邓斌称,使用无人机赶花授粉比人工效率更快,正常情况下一台无人机一小时可以操作300亩。 据悉,水稻制种的扬花期正常情况下在5~7天,上午十点到十二点才是最佳花期,“赶花人”为了抢抓时间,除了无人机赶花外,还通过人工赶花的方式与无人机赶花相辅相成,更好的把控好时间节点,让大面积制种田在短时间内花期相遇,从而提高产量,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我们这里属于丘陵地,有些位置达不到无人机飞行的要求,我们就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提高产量。”排上镇种植户罗敏是当地最早从事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村民之一,也是村里的杂交水稻制种能手,对于“赶花”,罗敏有自己的心得,“我们人工赶花一般都是两人一组,一人一头横拉绳索,掀动稻穗,形成稻浪,将稻花的花粉扬起来,提高授粉成功率。相较于机械授粉,我们人工作业授粉相对会更稳定一些。” 夏季水稻制种抽穗扬花期,也是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高发阶段。面对连日来的高温多雨天气,湘东区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包村联户,指导农户们适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并采取全程技术跟踪,帮助农户们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湘东区排上镇农技人员陈玉辉表示,“从目前田间的情况来看,我们有效的做到了病虫害的防治。赶花结束后,我们将继续加大田间管理,争取粮食种子丰产丰收。” 据了解,湘东区夏季水稻制种是4.6万亩,预计种子产量在7000吨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