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8时至8日19时,我区普降暴雨。全区15个站点中有15个发生降雨,其中13个站点超50 mm。平均雨量91mm,最大降雨量为康庄桥站,最大3小时降雨量为五陂镇册雷村。7月10日,昨日还在五陂境内泛滥的洪水不见了踪影,大部分地区已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不少经历这场劫难的群众纷纷感叹:这么多的水都去哪儿了啊?! 短短半天,经过暴雨洪灾洗礼的五陂除个别路段节点外,镇域内主干道路排水通畅,居民小区没有出现大面积积水情况,海绵小镇成功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 眼见为实,跟小编一同前往看看吧~ 洪水退去,干部群众整理清理厚厚的淤泥。 五陂之所以如此不同,全在于海绵小镇是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使“海绵城市”与“特色小镇”相融合,依托“山水林田湖城”生态资源,构建一个“产城人文”与美景旅游的复合载体。通过合理的总体规划和“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海绵小镇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我镇排水防涝能力。 十里花溪项目作为生态蓄滞池,成功起到了吸水、蓄水的作用。纵然河水奔腾,但高而不漏,被牢牢“锁死”在河道之中,渗水、蓄水成效明显,确保中心区域所有内涝积水点得到了有效控制。 海绵小镇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一样,就是为了恢复城市的海绵体功能,使其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从而起到对降雨削峰、错峰、滞峰的作用,达到有效缓解内涝的目的。但海绵也有饱和的时候,在标准内可确保有效。我们不能将是否发生内涝作为海绵城市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对于极端强降雨带来的内涝,我们必须冷静分析,请广大群众不要因此对海绵工程建设横加指责,甚至是简单地否定。虽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已经完成,但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五陂的海绵小镇建设也将进一步完善、改进,未来效果将更加凸显,我们终将构建一个人水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海绵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