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麻山镇 查看内容

家里受灾 他却顾不上 有一种坚守叫“舍小家顾大家”

2019-7-15 08:56|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中国江西网

摘要: 易洪卫等人用铁舟转移受困群众  曾玲、记者李小涛报道:当洪水来袭,他的足迹踏遍村里的重灾区,当险情出现,他的身影突击向前。不是义务,是赤子之心,义无反顾;不是受命,是奋勇当先,无私无畏。他用坚毅、善良 ...
易洪卫等人用铁舟转移受困群众

   曾玲、记者李小涛报道:当洪水来袭,他的足迹踏遍村里的重灾区,当险情出现,他的身影突击向前。不是义务,是赤子之心,义无反顾;不是受命,是奋勇当先,无私无畏。他用坚毅、善良和果敢的行动,告诉了我们谁是“最可爱的人”。他就是易洪卫,现任湘东区麻山镇桐田村党支部副书记。

  7月7日至9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麻山河水位急剧上涨,几十年不遇的洪灾在桐田村肆虐,农田淹没、房屋冲毁、交通中断灾民受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收受到严重威胁。

  家里受灾 他却顾不上回家

  从7月7日开始,易洪卫就和驻村干部、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义务巡逻队队员一道到低洼地带、危房、易滑坡地带排查险情,进行值守巡查,加强动态监测。

  7月8日晚10时左右,降雨量变大,造成防洪堤附近群众存在极大的危险,险情就是命令,还在巡查灾情的易洪卫迅速和村民小组长、义务巡逻队队员等把桐田村11组、12组的160余户村民每家每户叫醒,并帮助梁俊竹、梁志章、梁勤等9户村民搬家具、搬电器……

  晚上11时40分左右,他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她哭着说,老卫,你在哪呀?家里都淹了,孙子和老母亲我带不出去……

  在灾难面前,易洪卫忘记了他自己家也在防洪堤附近低洼地段的12组,但他还是安置好了村民易春发、易炳九等到亲戚家暂住,确保没有人员受困后才急急忙忙往家赶。

  到家的时候,河水已将淹房屋近1米,他赶紧抱着孙儿,搀扶着母亲,弃家撤离。将家人安置到亲戚家后,易洪卫又急忙参与抢救受困人员和物资当中,及时将矿泉水、面包、方便面等救灾食物送到受困的村民手中……

易洪卫(左三)了解受灾情况

  不顾危险 及时转移受困群众

  熬了一个通宵后,9日早上天空稍微露白,桐田街上已是一片汪洋,居民住房的一层基本被淹、店铺全毁,交通中断,电力系统、通讯处于瘫痪状态……

  易洪卫突然接到消息,晒网州有3户13名群众被困家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立即和易树云、易春发用铁舟,耗时近一个小时,经过几番苦苦努力,终于把他们解救出来。

  7月9日,经过驻村干部、村两委、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义务巡逻队和市区消防、武警等的共同努力,桐田村共转移群众700余人。

易洪卫家受灾严重

  “过家门而不入”

  7月10日,洪灾过后第一天,易洪卫顾不上回家,又按照分工,和驻村干部一起在11组、12组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对2个村民小组的受灾情况详细摸排,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确保无安全隐患,全力开展卫生环境治理,重点对因灾形成的淤泥、倒树、漂浮垃圾等进行集中清理,开展洪灾防病卫生知识宣传。

  当笔者见到易洪卫时,他正和镇里的驻村机关干部一道在桐田村12组糜志云、梁金萍等农户家里走访,他详细了解、记录好受灾情况,指导自救工作,开展灾后防疫宣传,进行健康宣教,不时叮嘱居民注意清洗和消毒。不断安慰受灾的群众,要树立信心,积极行动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快建设新家园。

  当笔者随着他慢慢走访的时候,遇到一幢房子,有2位妇女正费力清扫淤泥,他抓了抓头发,笑呵呵的说,这就是我家,今天实在是请不了你到家里坐了,我们还是抓紧时间继续走访吧。

  笔者坚持走入他受灾的家中。他被河水浸淹2米多的家中,家具、电器由于没有人搬运,全部报废。他那83岁的老母亲,哭着说,洪灾太严重了,连家里饭桌的桌面、沙发等都被水冲走了,一楼全部毁了……但易洪卫还是憨笑着安慰母亲说,没啥,家还在呢。

  他的妻子回忆当时的情景:8日晚,河水涨得很快,10点半时,一下子就涌进了院子,水瞬间就涨了将近50厘米,家里只有83岁的婆婆和年幼的孙儿,大家一下子慌了神,大家都是抱在一起躲到二楼。说到这些,她还心有余悸,不时拍着胸口。她说,当时真的害怕得不行,给易洪卫打了电话,传来的都是占线的声音,无奈只好假装镇定先安慰老人和小孩。后来电话通了,只听到一句:你们注意安全,妈和孙儿就交给你了,还没等她说上话,电话就挂断了!

  据驻村第一书记彭方瑞介绍,易洪卫他始终坚守岗位,奋勇在前,头发乱了,眼眶陷了,裤腿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的雨鞋布满黄泥。问及他是否辛苦需要休息一下时,他总是说累点没啥,只要能安全挺过这几天就好了。

  多么质朴的言语。在灾难面前。他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一名村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