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 裕: 将舞龙的文化技艺传承下去 非遗独角缩龙,是起源于江西萍乡市芦溪县芦溪镇古城村的传统民俗舞蹈。农历正月初二,家家户户涌上街头,看彩龙飞舞,捡龙鳞、抢龙布、燃鞭炮、发糖果、舞鱼灯,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1985年出生的吴裕,从记事起便跟在长辈身后,观看这场热闹的典礼。缩龙重数百斤,长达33米,色彩艳丽,由众人托举而起,翻转腾挪、随乐起舞。曲终时,龙身如宝塔盘旋而上,龙头高昂、威武雄猛。 耳濡目染,吴裕从小就对独角缩龙有着特殊的情感。小学四年级的一次儿童节演出中,校长组织孩子们“舞小龙”,吴裕学得快,组织能力强,又肯吃苦,被选作舞龙队队长。这一舞,就是30多年。 回忆起学艺时光,仿佛一切发生于昨日。集训安排在放学后,一天不落。一招一式、一张一弛,循环往复。少年吴裕两手磨出血泡,又结成茧子,渐渐没了痛感。“虽然辛苦,但从来没想过放弃。”吴裕说。 吴裕的师父林剑,是独角缩龙的第八代传人。师父默默坚守,带学生、绘龙图、理档案。一点一滴,吴裕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2013年,吴裕接班,担起传承独角缩龙的重任。在吴裕看来,这是村民对他的信任,更是一份“荣誉”。 如何吸引年轻人?对于传承,吴裕也忧心着现实的考验。在吴裕看来,独角缩龙是古城村村民的礼俗和信仰,更代表了一方土地的文化与历史。“龙灯在村里代代相传,我们有责任传承下去。”吴裕说。 为了传承和推广非遗,吴裕成为队里的“家长”。舞龙最困难的是聚齐队员,队员有本职工作,每次演出前,吴裕提前两天沟通协调,筹划队伍分工。如果有舞龙队的成员想退出,吴裕便上门去劝说。有时演出时间早,吴裕提前准备好早饭,再挨个打电话叫队员们起床。 儿时的吴裕会扎起稻草龙,跑到村民家里闹春节、讨糖果吃。长大后,吴裕组织起40人的舞龙队,他位居龙头,引导龙的走向,近40公斤的龙头在他手上,富有生气、威风凛凛,凝聚起众人的目光。如今,吴裕在独角缩龙上花费的精力不减反增,他积极宣传相关知识、招揽人才,决心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传承这门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