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以来,强降水再度袭赣。在洪魔再次肆虐的赣鄱大地上,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心系人民群众安危,挺身而出、砥柱中流,忠诚履职、舍生忘死,把一面面党旗插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 在这场战役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选调生们,经受了暴雨洪水的“入职大考”,表现出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展示出担当大任、凝聚民心的坚定信心和能力,在抗洪抢险战场上扛起了一面属于他们的旗帜。 昔日浪漫的雨季,在这个夏天变得不再浪漫。“现在,雨下大了就会想:这么大的雨,路会不会因山体塌方而堵,危房户需不需要及时转移,我要不要立即赶往现场”。选调生们在风雨的洗礼中蜕变成长,在洪水的浸泡中贴近一线。“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选调生——这个正青春的群体,正用他们的热血汗水书写着无悔的青春!本期“选调生之声”,让我们顺着选调生谌炎在黄花村这几天的抗洪手记,走进萍乡市湘东镇,看看选调生们在抗洪一线的思考与成长。 洪灾,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刺”语。7月8日,一个让黄花人永远刻骨入心的日子,黄花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洪灾,受灾人数高达600多人,紧急转移300多人,受损农作物470多亩,经济损失高达1000多万。没有谁愿意遭遇灾难,但是灾难来临之际,只有战胜才是硬道理。在此次大灾之中,黄花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时战斗堡垒作用,率领全村村民沉着应对,攻坚克难,成功应对了此次历史“大考验”。 🔼黄花村百年一遇大洪灾 提前预判,转移群众是急事。此次大灾,最大的欣慰就是没有一人伤亡,这源自提前预判和及时转移。面对暴雨集中和沿河水位持续上涨形势,黄花村第一时间做出预判,班子成员带领党员分组行动,挨家挨户做沿河村民的思想工作,提前转移了100多人,要求没有转移的群众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逐步排查全村的地质隐患点,对路道塌方处增设安全警示和拉警戒线,增加新塘水塘的出水排量而减轻水压。通过采取尽可能多的措施,充分做好一切备战工作。 🔼村干部排查隐患 🔼村干部排查隐患,增加新塘水塘排水量,减轻水压 战时冲锋,群众安危系大事。得知水位越过河堤之后,村干部无暇顾及个人与家庭,立马前往沿河一带,走家入户动员群众开展自救,及时帮助村民转移贵重物品。随着水位持续迅速上涨,在无法正常撤离人员之际,村支两委及时安抚群众的慌乱情绪,第一时间请求火警、消防等部门支援。冒着暴雨,浸泡于冷水之中,村干部与消防官兵一道,400米的“水路”来回几十趟,连续奋战6个多小时,用生命之躯拖着皮划艇,紧急安全地转移村民146人。交通、通讯中断,没水没电没吃的,饥寒交迫的300多受灾群众“团聚”在临时安置点。大难见真情,一批批闻讯的村民自发送来棉被、凉席、衣物等,还临时支起了土灶,烧柴火、煮开水、做包子、煮泡面,给受灾群众送来了温暖和温饱,几百人围坐而食的场景,既让人催然泪下,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村干部与消防官兵一道紧急转移受灾群众 🔼7月9日受灾群众在临时安置点—黄花小学围坐而食 🔼受灾群众在临时安置点安然入眠 灾后重建,群众所盼无小事。淤泥塞路,垃圾堆山,腥味刺鼻,群众情绪低落,一幅幅千疮百孔的场面让人泪流而下。面对满目疮痍的景象,黄花党支部书记段艳辉深刻明白,如果战时是对我们的考验,那么灾后重建更是体现支部的战斗力,只要人还在就有战胜一切的可能。在他的带领下,班子成员和党员挨家挨户的走访慰问受灾群众,及时统计群众的每一份渴求和受灾情况,逐户排查安全隐患,用战胜困难的理念凝聚受灾的600多名村民,一扫之前萎靡不振的丧气神。在党支部的组织下,全村紧锣密鼓地开展重建工作,啦喊声、铲车、挖机和货运车,奏响了清理环境的交响曲;清淤泥、清垃圾、每家每户清洗消毒,到处都有忙碌的身影,未受灾的村民主动跑来支援,充分体现了黄花是一家的观念。 🔼洪水退去,淤泥塞路 🔼走访慰问受灾群众 🔼齐心协力清理淤泥 🔼一鼓作气铲垃圾 洪灾可以带走财产、冲毁家园,但无法稀释心系群众理论的支部组织保障力,相反更能锤炼以支部为核心全体村民应对灾难而团结一致的斗志。只要人还在,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