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博强调,要及时成立综合协调组、救灾救济组、交通畅通组、清洁卫生组、农业生产恢复组、工业生产恢复组、公用设施修复组、地质灾害治理组、舆论引导组、社会稳定组、督查督导组,党员干部带头做好上街、上门、上户,落实抗洪救灾各项工作,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激发群众投身救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群众抗洪救灾的坚强后盾,尽快恢复群众生活秩序,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医疗保障。 1956年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洪水使湘东区遭受了严重损失。携手并肩,火速驰援。面对灾情,全区非公经济人士在自身同样受灾的情况下,一边积极自救,一边时刻不忘支援社会,主动向广大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为我区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援。 “困难不少,但心里有底!” 

▲7月13日,戴加兴的妻子正在店内理货。 “我的货呢?什么东西都看不见!”11号一大早,戴加兴和妻子一推开位于湘东砚田街道的店门,便被眼前的情景怔住了:满是淤泥的地面、被泡花的商品、浸透水渍的墙面……“这次的损失超过40万元。我们在萍乡一个亲戚都没有,况且其他人肯定也受了灾,我当时心里想:人家哪儿有空管你?”看着自己从2004年起就开始经营的加兴五金水暖商行被洪水折腾成如今这个模样,戴加兴一筹莫展。 
“洪水刚退,他们就来了。”戴加兴口中的“他们”是湘东建材商会的20余名成员。11日上午,他们趟过厚重的淤泥,自带工具来到戴加兴的店里开展清理。“有的会员自己家中受了灾也先不管,反倒来帮我们。”戴加兴激动地说。 
“当河水刚漫过河岸时,就可以预见沿河商家的受损程度。”洪水刚退,湘东建材商会会长彭华就对会员企业进行了走访,了解灾情和损失,得知有几家会员商户受灾特别严重,戴加兴就是其中之一。7月11日上午,他召集20余位会员,调来洒水车,帮助商户清理淤泥、冲洗地面,让商户尽快恢复了经营。“其实当天去帮戴加兴的人中,很多自己都受了灾。比如天美石材的廖怡杰,他的店铺和家都泡在水里了,还是毅然来帮助受灾更加严重的商家。”彭华介绍道。 

▲7月13日,冯颖捷在整理店内物资。 “我们有了主心骨!”来自九江的冯颖捷在滨河北路经营着一家居建材行,和戴加兴一样在此次洪灾中同样受损严重,也是商会最早援助的一批会员。“虽然我是外地人,但在湘东感受到了家人一般的关爱。有商会这样帮着我们,遭受了如此严重的洪涝灾害,虽然困难的确不少,但心里也不怕。在湘东生活、做生意也更加有底了。” 
目前,湘东建材商会已经帮助冯颖捷在中帜建材市场选了一个新店铺。经过协商,市场为其免去了3年房租。同时,商会还帮助她在农商行贷款20万元,为她度过暂时的难关助力加油。
“经营是本职,救灾是天职” 
“自己的老家被冲成这样,实在是坐不住。”和大多数湘东人一样,华雅印务董事长周烈没有想到,7月7日开始的这场雨如此之大,如此之猛。暴雨席卷泥沙侵袭了周烈的家乡老关前进村,当地受灾惨重,一片狼藉。 坐不住,行胜于言。为尽快让家乡村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周烈立马从生产现场调动20余名职工自带工具,和其它企业一道,配合镇村调度,迅速投入到前进村农民街的灾后恢复重建当中。  “作为非公经济的一员,带领职工一道经营好企业是我的本职;作为湘东的一份子,带领职工参与灾后重建是天职。”刚停下老家的灾后恢复工作,周烈看到湘东城区的情况后,又自动请缨,自配铲车,重上战场,与多家非公企业一道,在府前路风景酒店路段进行清理垃圾。淤泥裹着雨水和汗水,大家不怕脏不怕累,逐步将路段垃圾、淤泥清理干净,齐心协力让共同的家园早日恢复原貌。 在此次灾后恢复重建中,区工商联及时组织动员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开展自救的同时,积极投身到抗洪救灾中去。全区各商会和企业克服自身困难,外部商会情系家乡,充分发挥非公经济人士社会责任与担当,共同支援全区灾后重建。截至7月14日,先后有龙发实业、天翔瓷业、正大陶瓷等16家企业、2家商会,出动100余人次,调集6辆铲车和3辆洒水车,参与沿河路、砚田路、滨河南路、滨河北路、太阳广场等路段的恢复重建工作中。
“虽在千里之外,但家乡是永远的牵挂”

罕见灾情牵动着在外游子的心。中共成都萍乡商会党支部、成都萍乡商会于11日晚启动爱心募捐,商会全体党员带头捐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并号召所有会员积极支持家乡灾后恢复重建,所捐款将定点帮助湘东区荷尧镇的房屋倒塌贫困户。截至13日中午12点,已募集到3万多元善款,捐款还在继续进行。“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我们都在时刻关注着。”活动发起人、成都萍乡商会会长彭国宾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虽在千里之外,但家乡是永远的牵挂。” 重建湘东美丽家园, 我们同在路上! |